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也是糖尿病最容易伤害的靶器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官网发布的2023年《糖尿病与肾病报告》,全球范围内约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病。加之我国庞大的糖尿病人群基数,意味着有无数中国糖友正处于肾病的高风险之中。

同时,慢性肾病通常起病隐匿,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阶段,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可能已处于晚期,治疗手段有限,即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且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因此,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中心强调,为了有效守护糖友肾脏安全,我们强调在糖尿病临床中,应积极落实“三早”防治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预防

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血糖、血压、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脂、尿酸等。糖友应首先严格控制各项关键指标,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使用降糖药物时应考虑对肾脏的影响,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肾脏获益的降糖药物或采用对肾脏影响较小的中医中药治疗。合并有多种疾病的糖友,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作用的药物,包括某些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等,以免造成肾损伤。
早期筛查

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应进行包括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内的筛查,以发现早期肾脏损伤,并且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 1 次。

要注意的是,普通尿常规所测的蛋白尿为“临床蛋白尿”,而非“微量蛋白尿”。当查出显性蛋白尿时,说明肾功能损害已不是早期。因此,要想早期发现肾脏病变,需进行必要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早期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呈现出早期肾肥大、功能亢进→正常白蛋白尿期→微量白蛋白尿期→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过程,早期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因此在临床中,一旦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应及时给予糖尿病肾病正规治疗,以延缓肾病进展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中心的国家医药发明专利《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早期管理带来了新途径。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能够兼顾血糖、血压和体重管理,有效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下降,改善肾功能。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降糖药后,血糖仍未达标或已出现肾损伤对其他药物不耐受的情况,采用《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为患者带来肾脏获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远期心肾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