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拜登和特朗普在政治上是死对头,互相掐架打得死去活来,用尽各种卑鄙下流手段污蔑打击对方,但是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两个老家伙的态度出奇的一致,而且一个比一个狠,那就是不断加大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加大征收关税的力度,全力打压围堵中国,防止中国崛起,威胁到美国自身的霸权利益。

这就好像一个暴发户,忽然看到邻居踏实过日子攒了很多钱,心里眼红嫉妒,拼命造谣中伤,想方设法挖墙脚一样。

拜登对中国产品加关税有很大竞选表演的成分,他要给中国电车征收100%的关税,特朗普马上说,如果是他,就将关税提高到200%。多么滑稽、短视的两个老头,让美国陪着他俩玩吧,这两个老混蛋为了哗众取宠,自己登上大位,各种招都使上了,又何必在意牺牲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上周,拜登政府说要将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由27.5%上升至102.5%,看起来好像美国很威风,实际上他感觉到了肉疼。

在中美两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竞赛中,美国无论想什么招,用什么办法也无法战胜美国,这是由于美国的社会文化决定的,同时也由于美国企业巨大的生产制造成本,美国人很懒很散漫,在现代化大生产方面,中国企业甩他们八条大马路。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创造者。中国人的勤奋节俭是美国人所不具备的,想跟中国在制造业上面竞争,美国还真没有这个底气。拜登和特朗普一唱一和,尽情表演对中国车企加税,实际上正是美国油尽灯枯、黔驴技穷的变现,就像一个即将垂死的老人,临死前疯狂的挣扎和扑腾,不想死也得死,中国超越美国,这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还是请这两个老头省省心吧,那么大岁数了,不在家养老多活几年,还瞎折腾啥呢,那一天坏心眼子使多了就气急败坏,一命呜呼了。

新能源确实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已知相辅相成的还有智能驾驶技术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在这一点上,全世界都已经形成共识,确实,从0到1不是我们的特长,但是从1到99却是我们的强项,美国想进行技术封锁也是不可能的,他们闭关锁国不但不会打压到我们,反而会刺激我们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动能。从房地产泡沫中完全释放出来的中国一定会无比强大,我们的各种产业链非常齐全,电动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大批量向中国转移,放到美国也没用啊,因为美国造的东西没有市场竞争力。好钢只有用到刀刃上才能发挥作用,这一点资本市场一定会有一个完美的组合,拜登和特朗普最终也是瞎折腾,抽刀断水水更流,无可奈何花落去。

离开了中国,美国就是断了腿的蚂蚱,是蹦达不了多远的,他必须拿出诚意,求着中国,不要在中国南海和台湾问题上搞事,和平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根据世界有关机构研究确认,中国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族群,之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让大家都过上富裕的生活,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人口太多土地资源太少,第二个就是我们正在从房地产泡沫中释放出来 ,腾笼换鸟,毕竟过去几十年我们的搞房地产市场太热了,大量的资金和财富压在房地产上,现在我们就是要把这些财富转移到制造业上面,进行更大的创造,如果再加上中国领先世界的光伏产业,美国还拿什么跟中国竞争呢?拜登和特朗普肯定看到了这一步棋,所以才发疯一般出来叫嚣,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却瑟瑟发抖,因为他们看到一个巨人正在不受任何控制地崛起,而他们却无可奈何!

以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如果再把创新机制改善一下的话,不要说智能AI,就是全世界所有的优秀人才和资本技术都会纷纷跑到中国建设发力,现在这个趋势正在开始崭露头脚,至于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到底花落谁家,目前很难得出结论。但是中国政府正在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一场伟大而深入的改革,精兵简政,严惩贪腐,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把中国带入到一个光明的彼岸。

当然,我们在转型的过程中阵痛是难以避免的,人多地少资源紧缺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中国人的勤奋和坚持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我们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全国人民紧密团结,一定会闯过这道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最近几年放慢,不是美国制裁之功,而是我们完成腾笼换鸟,消化房地产泡沫的过程,当然,这可能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至于美国想把产业链完全转移到东南亚或印度,也是不切实际的,首先这些国家都是些热带国家,气温本身就很高,国土面积有限,关键是人,没有那么多听话守纪律的工人群体。印度人的懒散全世界有名,干一天活就想休息三天,我看他们想找到那么多高素质守纪律的工人都是一个大问题。天气太热,脑子就容易不好使,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集中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真正热带地区的发达国家没有几个,这种高温高湿的天气很可能不利于人们治理的正常发挥,很可能让人判断市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印度人特别搞笑的表演,很夸张地换岗,以及国庆汇演,野心超过自己的能力,企图称霸南亚,经常不自量力挑战强大的中国。干出一些超出常人常理的事情,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头脑发热,判断失误导致的。

天气时常酷热难耐,脑子经常犯迷糊的地方,你还能指望他们精神正常,健康成长吗?

中国AI在总算力不如美国的情况下,应用发展得很快,我们盯住最先进的东西而不被落下,在应用领域快速发力的集体能力一点没被削弱。其实美国在0到1这方面有优势,中国在1到99这方面有特长,美国如果足够聪明的话,应该选择合作而不是对抗,更不是封锁打压,毕竟这是双赢的事情。不过拜登和特朗普这俩老头年纪那么大了,可能是头昏了,做出这么荒唐错误的决定,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飞蛾投火自取灭亡!他们这是要把美国引到灭亡的道路上去,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美国究竟还能有几天好日子,实在乐观不起来。就这两个迷糊老头就可能把美国给霍霍完了。

中国消化房地产泡沫以及追赶、再创新的能力,拿到世界上一比,就清楚了。日本经济从房地产泡沫上摔下来,直到今天没有缓过劲,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日本几乎没有像样的建树,既没有独立的互联网公司,高铁也失去了优势,电车现在又被中国超过了。再看欧洲,他们同样很大程度上在吃老本。现在欧洲主要大国都愿意真心实意跟中国打交道做生意,这个世界上没人跟钱有仇,美国心里不舒服也没办法,时代大势不可阻挡,中华崛起不可阻挡。

所以很多欧洲国家对中国是心悦诚服,五体投地,心甘情愿地和中国做朋友搞合作交流,前不久德国外长刚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又访问了法国、塞尔维亚等国,这些欧洲国家是美国传统的盟国,美国实在坐不住了,这不是要拆台吗?所以拜登和特朗普才慌不择路地跳出来胡说八道。

一句话,美国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见不得中国人好,怕中国发展起来占有世界资源。因为世界就那么大,资源和蛋糕就那么大,美国害怕中国强大了把他那一份夺走了,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前一段时间他们还在大放厥词,说这个世界的资源无法满足14亿中国人都能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如果真的那样,这个地球可能会无法承受。他们的意思很明确,只能允许美国富裕,而不允许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只能让中国成为他们的打工人,加班加点干活才能活命。

事实上,中国人民完全有理由享受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勤奋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也有资格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用不着别人指手画脚。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十分先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一些精英很想与中国加大实际脱钩,但是面临不可逾越的困难。比如美国权威生物技术组织BIO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最新调查结果,认为立即与中国委托开发制造商断绝关系,将会对美国药物获取造成损害,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至少需要8年时间才能找到替代合同服务供应商。

中国制造业是美国根本无力实施有效制裁的,因为我们太大了,而且内在动能强劲,与国际市场的联系非常牢固。美国制裁中国,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赔本赚吆喝,这样下去,美国能有好吗?

“如果对华壁垒升高,中国人会对我们做同样的事情吗?”美国韦德布什证券公司资深分析师、特斯拉长期多头丹·艾夫斯日前对此表示,“‘报复’有可能发生。这场权力的游戏会继续上演。”

关于拜登政府有关维持对华关税政策对重振美国制造业具有所谓“战略意义”的说法,美国最大制造业工业贸易协会——全美制造商协会会长杰伊·蒂蒙斯2月在华盛顿出席活动时表示明确反对。他认为,关税政策实际起到反作用,正祸及美国制造业,美国政府未来不应再对中国产品征收更多的进口关税。

美国如果对中国产品进口更多关税的话,最终受害的还是美国老百姓消费阶层,他们必须要付出更多的金钱购买同样的产品,同时也会使中国产业工人受到一定伤害,因为成本提高了,有的企业可能干不下去了就会倒闭,就会有更多的工人失业没有工作。唯一获得好处的是美国的资本家阶层,这也赤裸裸的展现了美国政府是大资本家的利益代表,他们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全是骗人的鬼话, 他们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薅世界人民的羊毛,在全世界称王称霸。

5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时,有记者就拜登政府将宣布加征对华新关税进行提问。

“具体情况请你向主管部门询问。”林剑指出,美国上届政府对华加征301关税,严重干扰了中美正常的经贸往来,已被世贸组织裁定违反世贸规则。美方不但不纠正错误做法,反而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所谓的301关税复审程序,要进一步增加关税,这是错上加错。

林剑表示,我们敦促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更不得增加关税。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希望美国方面能够悬崖勒马,迷途知返,正确认识中美关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撇弃意识形态对立,只有合作发展,才能让中美实现共赢。中美两个大国的正常交流与合作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压舱石,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中美两国携起手来,才能迎来人类未来的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