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砥砺深耕
赓续教研奋楫笃行

4月17日上午,2024年广东省中学化学教研员研修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举行,研修活动通过两节初三化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的展示,给我们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鲜活范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课堂展示环节

主题:《为航天员设计“潮味”太空食谱——基于深度学习的“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微项目学习》

教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 陈青

陈青老师以六个环节任务驱动学生沉浸在学习之中。环节一:以如何为中国航天员设计“潮味”太空食品为情境导入新课,学生代表用思维导图展示汇报了中国太空餐的种类,教师通过视频展示航天食品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环节二:从预制菜宫保鸡丁着手,介绍其配料成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从而进行科学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航天员吃得健康、吃得营养。环节三:组织学生探究宫保鸡丁中的营养素,将学习推向高潮。首先启发学生从宫保鸡丁中的鸡肉营养成分入手,指导学生通过灼烧的方法判断鸡肉中富含蛋白质。然后以玉米、大米为例,点拨学生通过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探究糖类淀粉的存在。紧接着学生采用高锰酸钾滴定的方式,定量探究常温橙汁、蒸热过的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不同,发现科学烹制蔬菜可以减少对维生素C的破坏。环节四:学生结合探究经历讨论太空食品应具备的基本特点,明确了制作太空食品的基本要求。环节五:指导学生为英雄航天员设计一餐“潮味”太空食谱,学生们思维活跃,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潮味菜谱,既营养健康又具有鲜明的汕头特色。教师通过太空餐和日常饮食对比,引导学生要注重日常生活饮食的搭配,健康生活。环节六: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对食品包装袋信息的分析,学会分析食品的成分和合理保存食品,让学生在课后尝试为自己设计中考食谱,为家人烹制潮味美食。整节课,陈老师以设计特色太空餐为项目驱动,以实验探究为抓手,层层递进,让知识在应用实践中建构,让素养在探究交流中发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联系新旧知识,敢于批判质疑,在迁移应用中走向高阶思维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题:《萝卜种植记:自制萝卜专用肥料——化学肥料复习课》

教师:中山市实验中学 曹梅姣

曹老师统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与学习评价三条明线,通过四个活动驱动学生对单元知识关联结构化、认识思路结构化及核心观念结构化,学习的思维梯度拾级而上。

活动一:认识萝卜专用肥料,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氮磷钾元素的作用。从介绍常见蔬菜萝卜导入活动,然后抛出对萝卜专用肥成分的分析任务,从宏观角度分析萝卜专用肥料中的元素成分,引导学生讨论氮肥的种类,活动结束后适时通过多维雷达图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让多维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活动二:探究萝卜专用肥料,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视角推测专用肥料中氮肥的成分。曹老师启发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去验证专用肥料中氯化铵的存在。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展示了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反应,学生抓住气体产物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这一证据,推理出氮肥中含有铵根离子。活动三:选择萝卜专用肥料,引导学生利用组合思维设计施肥方案,学生首先自主设计了四种组合方案,然后分析讨论选出最优的施肥方案。学生首先针对如何选择最优方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考虑各种肥料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是否会影响土壤成分、是否会让土壤酸化板结等因素。然后讨论如何确定其成分及含量,设计了化肥的鉴别活动,对三种陌生化肥性质等进行讨论,形成鉴别方案,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利用酸碱盐的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真正做到了做中学、用中学。活动四:制作萝卜专用肥料,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氮磷钾三种肥料的基础知识,动手制作适合萝卜生长的专用肥料。教师引导学生提炼自制肥料的制作流程、思路及方法,并总结整节课的整体思路和框架,提纲挈领的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最后对于前测试题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存留的问题。整节课的设计都体现出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评、在评中思的思维碰撞,曹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有深度的素养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说课反思环节

首先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庄思明致欢迎词,庄书记致谢各级教研部门将广东省化学研修盛会放在学校举办,并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支持、对教研员的敬佩和感激。强调在学校中高考的备考、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中,教研员都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学校会一如既往地热烈真诚的邀请各地专家和教研人员前来观摩和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陈青老师进行说课,她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大概念统领为主题,通过确立项目目标和评价目标,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学习进阶发展路径。并简要阐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基本流程,通过航空航天和潮汕美食创建真实情境,以探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为任务驱动,穿插国家航空航天的辉煌发展和科研成果,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文化自信,通过深度学习的整体设计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曹梅姣老师进行说课,她主要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计流程的说明。重点就教学设计从元素种类、物质类别、微观粒子、定量定性四个角度进行分享,建立了这四个视角的关联。通过设计前测练习、过程多维雷达量表和后测体现评价的全程性,另外注重实验的探究和引领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萝卜专用肥料的成分、制作和使用,以点带面促进素养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专家评课环节

首先,广州大学化学学院的关宏宇教授对课例进行点评。关教授先是对陈青老师的课进行点评,陈老师的课创设了航空航天的情境,以传统文化汕头美食为载体,模拟微项目的形式呈现效果明显,教师的引导做得充分到位,培养了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展示了国家航空航天领域的知识,培育了关键能力和品格。课堂上教师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五官调动体验,设计灼烧鸡肉检验蛋白质、滴加碘液检验淀粉、高锰酸钾检测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等三个实验,用POE实验预测的方式,采用STSE的理念融合,课堂落实有效有深度。关教授给出的建议是:对于淀粉发现史进行再丰富,作业的布置可以变成生活中菜谱的设计,让学习回归家庭与生活。接着关教授对曹梅姣老师的课进行点评,曹老师的课创设了化肥的情境,注重宏微结合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的过程中,注重证据的推理,采用定性定量的思维,通过跨学科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建议引导学生对化肥过度使用的危害进行分析,还可以探究肥料和萝卜口感的关联研究。最后关教授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示范和应用,指出两节课都体现了跨学科理念,融入了生活化的场景。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的实施,在大学、教研院和学校的联合作用下,会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像树一样成长。并鼓励大家一起研究,一起成长——“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员戴光宏老师从外部情境和内部驱动两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戴老师强调外部情境的创设要紧密结合真实的生活体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物激发兴趣,让课堂鲜活起来。在内部驱动的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内部的角度,去思考学生要做什么,怎么样能看到学生的发展,再去思考课堂关键活动的设计,两节课在活动设计上都很好地做到了外创情境,内设驱动。建议两位老师可以尝试更高的学科站位,凸显化学课堂的特质。比如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大视角再去优化设计,通过化学肥料的主题复习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分类观、元素观等化学观念,要让学生通过肥料的选用这一小切口来解决如何形成化学观念的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珠海市拱北中学曹光玮老师提出了改进建议,第一节课设计的潮味太空食品可以直接从潮味食品引入,给充分的时间来展示汕头美食,比如牛肉丸,展示汕头的美食图片,这样会更切合主题。在做果汁加热和牛奶实验时,顺便做一个蛋白质变性的实验。第二节课要用活教师手中萝卜这一情境素材,可以将发黄的叶子、萝卜的根等充分展示,为活动与问题的引出做足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活动总结

活动最后,程俊老师进行活动总结,首先,程老师赞誉了两位优秀教师为本次课堂展示精心备课,反复打磨,展现出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一等奖获得者的能力和风采。然后程老师肯定了今天评课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最后嘱咐大家要对每一个研修平台都心怀尊重与敬畏,学有所得,谈有所悟,展示出广东省中学化学教研人孜孜求进的研学态度。独行快众行远,践行素养导向的课堂,广东化学教研一直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