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峰竞秀的川西高原,隐藏大大小小的河流,犹如一条条从天上倾泻而下的银河,缠绕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之间,激扬着无数岁月浪花。而其中一条不算最长,也不算最大的河流,却因为乾隆打金川的惨烈战役、石达开喋血安顺场的悲壮故事和“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著名诗句,成为川西高原上名字最响亮的河流。它便是大渡河,一条用野性滋养一方古老而神秘土地的高山之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一片汪洋大海上隆起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作为青藏高原一部分的川西高原,在其与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不知道是上帝厚爱还是匠心独运,在此有意或无意用妙手绘就一幅“五龙戏珠”的壮美山水图景,小金河、大金河、格什扎河、东谷河各从逼仄的山谷呼啸而来,在墨尔多神山脚下汇成一流,将分散指头捏成拳头,以更浩荡之势,穿越山岭,穿越昼夜,并以浪花为墨、群山为纸,写下了一支支岁月壮歌。

导游给我们分享了一组空中俯瞰照片,但见这五条江河和五组山脉山缠水绕,在低洼处,打了一个严严实实的结,那浑然天成的仪态,俨然一朵盛开的梅花;而五水交汇处,则像一个巨大漩涡,旋转中,“旋”出了一方奇丽山水。这里的党岭,集雪山、森林、海子、温泉、草甸于一体;这里的墨尔多神山,集山、水、林、崖、洞108胜景于一炉,犹如一个个世外桃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寻幽览胜的好去处。

地处漩涡地带的是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漩涡核心则是丹巴县城所在地,一座嘉绒藏族人世代守望的小城,历史上的川西横断山走廊上的枢纽和茶马互市之地。因为四水归一后始称大渡河,故丹巴又有“大渡河第一城”之称。

盛夏的一天,当我们从如波逐浪的塔公草原出发,一路翻越多座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摩天岭后,便进入地势相对较低的丹巴县境内,顿感心情愉悦。这里既没有稻城亚丁的严寒,更没有成都市区的酷热,有一种温润如人的感觉,就连困扰多日的高原反应也消失无踪。

信步丹巴县城,目光所及的建筑物皆镶嵌在大渡河峡谷两侧的峭壁上,依山傍水,看似惊惧却又自然贴切。而大渡河湍急的河水与河床中裸露乱石的卿卿我我,就成了这座“岩巅上的城”亘古不变的音符。

夜色中的小城,远看山影重重,近瞧大渡河两岸灯火通明,商铺密集,特色美食琳琅满目。我留意着路边停放的一排排小车,看到的大都是外地车牌,来往的人群也操着不同口音。藏在深谷里的小城,近年磁石般吸引着无数红男绿女至此避暑消遣和放飞心情。

与同行友人坐在河边的露天大排档,一边品尝着小城的美食,一边沐浴着山谷中吹来的甜润的夜风,年逾花甲的我们好像又回到纯真的少年时代,仿佛大渡河的乐曲在耳畔悄悄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遗世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丹巴,当地人习惯称村落为山寨,通常修建于向阳的坡梁上,由几十户至上百户人家组成。

进入丹巴境内,远远便看到,一个个依山就势而建的山寨中,一幢幢形如火柴盒的寨楼,错落有致地与相邻的茂密树林、清澈溪流,皑皑雪峰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画卷,成为丹巴一张闪亮的名片。

更令人惊奇的是,我们还不时看到若隐若现于半山腰上的山寨,任时光流淌,仍靠垂直天梯或溜索与外界接触,谨守着固有的原始与神秘。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更是丹巴的主人,有着悠久历史。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秀美的山水上荜路蓝缕,拥有与其他藏族不同的文化。而嘉绒藏寨便是其中一个最具民族特色的符号。

走进位于卡帕玛群峰脚下的甲居藏寨,嘉绒藏族的韵味便扑面而来。一幢幢直立的白墙寨楼,星星点点地散落在相对高差近千米、树木葱茏的山坡上,或一户一院,靠山面河;或三五成群,相互偎依;或远离群楼,孑然崖上,那从院子里冒出的袅袅炊烟,更与火红的晚霞、梯田上啃草的牦牛相映成趣,将迤逦连绵的山寨描绘成一幅如锦画图,让我们禁不住连按快门。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甲居藏寨勇摘“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桂冠。

漫步弯弯村道上,我发现田园、树木簇拥着的每一座寨楼,更准确地说是每一座庄园,都是主人精心雕琢和呵护的艺术品,浓缩着嘉绒藏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习俗。

古时的丹巴,虽地处高山峻岭,也没能躲过战火硝烟。现存于丹巴境内的562座嘉绒藏族古碉楼,便是历史见证。尽管现在的寨楼通常只有3-4层,却沿用了古碉楼“垒石为室”的建筑格局,予人坚如磐石之感,且外墙每年涂抹一次白色,以更好地与蓝天白云、庭院花木和周边庄稼相互融合,既令人赏心悦目,更彰显了嘉绒藏族人对“天人合一”理念的千锤百炼和不竭追求。

不过,让我不解的是,每幢寨楼顶上除外檐粉刷红、黑、白相间的三种色带外,为何四个角落还各矗立一樽经幡飘扬的小白塔?导游告诉我,那四樽形如玛尼佛的小白塔,是嘉绒藏族习俗的重要标志,每逢节日都要在此祭祀。可见,嘉绒藏族人对佛教的信仰,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跨过篱笆,走进寨中一户人家,宽敞的客厅里,虽然陈设简朴,但墙壁上贴满的菩萨、吉祥兽等藏传佛家经典壁画和民族图腾,也在深深吸引我的目光。尽管大渡河流走了岁月,却流不走他们固化在心底的民族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过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人都晓得,那里有个神秘的女儿国,令人神往。但在我国历史上,的确也有个女儿国,它就在丹巴,唐代“东女国”都城遗址所在地,同样美女如云,且层出不穷,成为“丹巴一绝”。

走在丹巴县城最热闹的春煦路步行街上,虽然林林总总的土特产摆满街道两旁,但熙熙攘攘的游人或许与我们一样,只为一睹丹巴美女的风采。

踏入街口不久,我们便迎面看到三五成群的丹巴美女穿梭其间。她们个个身材苗条,盘着发髻、戴着花头帕、穿着长裙,衣饰古朴而庄重,如同大街上的一道道迷人风景,款款而来,款款而去,那细碎的脚步、粉红的脸庞、高挺的鼻梁、腼腆的笑容、含情的明眸,无一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不到两公里的步行街,我们足足在此逗留了两个小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多看几眼丹巴美女。

不知不觉,夜色降临。当我转悠到县文化广场时,便传来如大渡河流水声一样的欢快乐章,走近观看,原来是一群女子手拉手围成一圈,载歌载舞,跳着嘉绒藏族传统舞蹈——锅庄,既有穿着民族服装的丹巴美女,也有外来的游客。而沉醉在优美旋律中的丹巴美女,更是舞者中的一抹亮色,那风中飘动的鲜艳裙摆,如同这里绵延的山势此起彼伏;绽放的笑容,如同这里的格桑花一样灿烂。历史的遗韵与眼前的时尚交织成迷幻的梦境。

据说,来到丹巴,有个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美人谷,一个盛产美女的地方。那里的女孩,不惧风吹日晒雨淋,也不用施粉黛和穿华丽衣饰,只要稍加梳洗,便气韵毕现,曲线天成。可惜时间有限,未能幸临贵地,甚觉遗憾。

不过回到酒店时,却在服务台巧遇一位从美人谷出来登记入住的年轻女孩,身上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与高贵。她是从京城回家度假的,明天又要返回歌舞团工作。她热情地告诉我,像她这样的女孩,在仅有7万多人的丹巴,便有3000多人从事歌舞演艺职业,舞动着北京、成都、重庆等大都市的舞台,更擦亮了丹巴美女的品牌。

史书记载,西夏王朝灭亡时,部分西夏贵族、嫔妃逃难至东女国,并与当地人通婚,繁衍生息,混血融合后,便造就了一代代国色天香的丹巴美女,犹如千年陈酒,在丹巴瑰丽山水的浸润下,愈加芳香醉人,不断续写丹巴风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