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础岗位的运营人员王某,在短短一年内收受商家贿赂高达9200多万元。这事先经央视曝光,第一财经跟踪报道,直接点出了该企业的名字——阿里巴巴。

这位阿里巴巴的普通员工,负责的是电商平台家具类官方旗舰店入驻的审批业务。想在这家电商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的家具类生产企业,需要按照流程提交申请,而王某具有第一道把关的初审权限。

那么,他是怎么挣钱的呢?王某通过拉拢亲戚朋友去招募中间人或者商家,让他们去寻找有入驻店铺需求的商家,将手中的审批权明码标价,比如一家店铺收取15到20万元。经过调查,警方查明总共有400多家商家违规审批通过,涉案金额达到1.3亿元。王某本人通过发展8条下线,违法所得达到9000余万元。

按照这个速度,如果王某不是被举报,并经警方查实,在阿里巴巴多呆三五年,就能收获几个小目标了。

互联网企业的贪腐并非个案,但一个普通员工,创下一年一个小目标的记录,确实令人咋舌。

从表面上看,王某胆子大,敢下手,但他掌握的仅仅是企业开设官方旗舰店的初审权,按照流程,还有后续审核。由此说明,阿里巴巴的后续审批人员,没有尽到复核的责任,让相关程序沦为空文。换言之,王某的贪腐背后,是一群人的失职渎职。

王某这个案例,带来了一系列后果。

从常识而言,王某对每家企业收取15到20万元,抬高了企业官方旗舰店入驻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帐,最终必然是由用户买单。

同时,警方调查发现,王某审批的很多商家的条件并不符合平台的要求。可见,王某造成了“劣胜优汰”,当用户进入天猫或者淘宝的众多企业官方旗舰店时,可能进入了一家充满劣质品的“假冒伪劣”旗舰店。而那些真正优秀的企业,因为拒交20万买路钱,无法进驻天猫和淘宝

阿里巴巴是一个非常重视价值观的企业,其“新六脉神剑”里,“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这表明阿里巴巴的选择和优先级,认为只有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员工才能成长,股东才能获得长远利益。

但王某这个案例,狠狠打了阿里巴巴的脸。当个人私欲凌驾于企业价值观之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被破坏,消费者最终成为了利益链条末端的买单者。这不仅是对马云“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理念的讽刺,更是对企业文化的彻底背叛。

但更需要反思的是阿里巴巴,为什么一个基础员工,就能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当量?阿里巴巴庞大的身躯,暴露出怎样的虚弱和无力?

就是媒体曝光阿里巴巴员工王某贪腐近亿案例之后,5月14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BABA.NYSE/09988.HK)发布2024财年Q4及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第四季度,阿里巴巴收入为2218.74亿元,同比增长7%,经营利润为147.65亿元,同比下降3%,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5%至239.69亿元。

从这份财报来看,虽然阿里第四季度收入超出市场预期,但由于利润下降,财报发布后,阿里美股下跌超7%。

资本市场的反应,表明了对阿里业绩的不满。电商行业早已是红海,阿里正面临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围剿,而个案的爆发,映射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重重漏洞。审批流程的不透明、监管的缺失,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正因为感受到危机,随着今年年初阿里市值被拼多多超越,创始人马云回归,并连续三次内部表态,从“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到“必须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来推进改革”,传递出变革的迫切性。

阿里巴巴采取了一系列组织改革举措,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变更,集团的拆分,正如古语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企业改革亦是如此,高层的蓝图虽宏伟,若无法在基层生根发芽,终将是空中楼阁。王某贪腐案,刺穿了阿里改革热潮之下的隐忧——在20多万基层员工中,是否还有更多被改革浪潮遗忘的角落?如果改革的只是形式,只是少数高管,但20多万基层员工仍是改革的旁观者,甚至出现类似王某这样的“低P巨贪”,改革何以持续?

阿里巴巴改革的真正试金石,不在于战略的高屋建瓴,而在于基层的每一块“石头”能否紧密相连,共同支撑起改革的大厦。普通员工,他们是阿里庞大肌体体中最基本的单元,他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走向和执行力的强弱。如果基层员工仍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待改革,或是如王某般背离企业价值观,那么再宏大的改革愿景也将面临瓦解的风险。

改革之路漫漫,如何在保障效率的同时强化监督,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坚守底线,如何构建一个从上至下、由内而外的改革生态系统,确保每一个层级的员工都能感受到改革的温度,理解其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而不是成为绊脚石,是摆在阿里面前的艰巨任务。

2023 年 5 月下旬,马云在只有少数几个业务总裁参与的沟通会说淘天集团的未来是: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审视马云所说的三个回归,“回归淘宝”意味着集团将重新聚焦于淘宝平台的发展,强化其市场领导地位,提升用户体验,以及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在电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回归用户”,涉及到深入了解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建立更为紧密和持久的用户关系。“回归互联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加强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以及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但三个回归的核心,必然是用户至上。阿里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节点,无论是集团拆分、人事调整,还是业务重组,这些变化,既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也是对内部积弊的清理,其目的无疑是为阿里这艘巨轮减负提速,使其更具竞争力。然而,改革之路上的每一次调整,都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格局,尤其是在短期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心理失衡、急功近利的心态便有可能在暗处滋长。

王某的贪腐,恰恰发生在这一年当中,或许是某种巧合,但也带有强烈的警示意味。面对内部腐败的阴影,阿里巴巴及其同行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灵魂深处的自我审视与价值观重塑。这不仅意味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运营体系。如何才能让商家遇到此类事件时,能第一时间有勇气、有底气举报,阿里廉政(阿里内部专门负责员工廉政管理的部门)如何将常态化管理做得更细、更深、更透?如何防止下一个王某?阿里巴巴的改革,在这方面还需要大力补课。

巨人的滑倒,往往是因为鞋子里的一颗细沙。让24万员工的士气、凝聚力以及道德和责任底线都能守住,将成为阿里巴巴2024改革乃至未来发展的首要考题,反之,则会成为最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