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 刺激新增装机需求

胶膜行业磨底企稳,距离23年初下跌约60%

胶膜行业股价进入磨底期,需求有望在组件价格下跌刺激下提升,从而股价企稳。光伏胶膜行业自2021年高点以来 股价持续下行。主要胶膜公司距离2021年高点平均下跌71%,距离2023年初平均下跌60%。根据Wind一致预期测 算,2024、2025年平均PB分别为2、1.6倍。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高增速,组件降价刺激需求释放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保持高增速,预计2024-202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530、630和730GW,CAGR约17%。组件降价刺激海外需求释放。2022Q4以来,组件价格持续下跌刺激光伏装机需求释放。

2023全年组件出口约为208W,同 比增长34%。2024年Q1组件累积出口为67.6GW,同比2023年Q1增长33%。巴基斯坦、沙特等国家需求有望爆发。从出口结构来看,2024年Q1全球三大进口中国光伏组件的市场是欧洲、印度与巴西, 三者进口总量占全球市场57%。

从今年一季度数据看,亚太(巴基斯坦、印度等)累积拉货量同比上升160%;美洲(巴西 等)累积拉货量同比上升18%;中东(沙特等)累计拉货量同比上升204%。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紧密经济合作,特别是“一 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项目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加速光伏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市场空间约700亿,2023-2025年CAGR 约19%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需求量达 70亿平方米,2023-2025年复合增速达 19%。若售价10元/平,则预计2025年市 场空间约700亿元。假设:1)全球装机:2023-2025年全球光伏新 增装机量分别为446、530和630GW,同 比增长93%、19%、19%。2)根据公司公告,光伏容配比1.2:1。3)2023-2025年单GW组件消耗胶膜 920万平方米。

光伏胶膜是核心封装辅材,市场空间广阔

光伏胶膜是封装的关键辅材,主要起到保护电池片的作用

光伏封装胶膜应用于光伏组件封装的层压环节,主要起到保护电池片的作用。光伏胶覆盖于电池片的上下面,与玻璃、背 板等通过真空层压技术合为一体,构成电池封装组件。

光伏胶膜具有透光率、收缩率、剥离强度、抗黄变性等性能要求。此外,由于光伏组件工作环境都处于露天环境,因此光 伏封装胶膜需要具有多种环境下的良好耐侵蚀性、耐热性、耐氧化性、耐紫外线老化性等特点。

光伏胶膜是封装的关键辅材,成本占比约5%-7%

光伏产业上游包括单多晶硅的冶炼、铸锭、拉棒、切片等环节,中游包括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光伏发电组件封装等环节, 下游包括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电站等光伏发电系统建造与运营环节。

光伏胶膜是光伏组件封装的关键辅材,在组件中的绝对成本占比约为5%-7%。通常光伏组件在光伏电站中的使用寿命长达 25至40年,其性能与稳定性是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及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

光伏胶膜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为石油化工,下游为组件厂商

产业链上游包括EVA树脂、POE树脂等原材料,由乙烯和醋酸乙烯酯/辛烯在催化条件下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国内代表企业 有斯尔邦、联泓新科等。POE粒子仍目前仍由海外厂商主导生产,主要企业包括陶氏化学、三井化学、LG化学等。

产业链中游为胶膜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代表企业有福斯特、海优新材等。厂商通过添加交联剂、硅烷偶联剂、光稳定剂、 抗氧剂、紫外吸收剂等多种助剂改性,经熔融加工制成胶膜产品。

行业集中度高,一、二线厂商加速扩产提升份额

国内光伏胶膜企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2021年光伏胶膜CR4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第一梯队为福斯特,占据光伏胶膜50%左右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为斯威克和海优新材;第三梯队为赛伍技术、鹿山新材、天洋新材、百佳年代、祥邦科技等厂商。

组件厂为加强供应链稳定性,引入多家胶膜供应商体系。由于胶膜规模优势明显,且组件厂商倾向于选择质量优、规模大的企业作为供货商,业内头部企业为把握产业机遇,积极扩产。光伏组件厂集中化,下游客户需要至少两家供应商以保障原材料供 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5年国内光伏级EVA粒子供需比约为110%-131%

2021年EVA粒子国产化率约60%。斯尔邦石化、 联泓新科、宁波台塑等国产树脂供应商2017年 起切入市场,陆续产出光伏级EVA树脂;2021 年下半年起,随着浙石化、中化泉州、榆林能 化等国产树脂供应商加入光伏级EVA的生产, EVA国产化率约60%。

新产能装置从开车成功到连续规模化稳质稳产 生产出光伏级EVA粒子仍需至少一年甚至数年 时间,因此新增产能在当年生产光伏级EVA粒 子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我们保守估计:2025年国内EVA粒子产能预计 约209万吨,可供应582GW组件;乐观估计:2025年国内EVA粒子产能预计约 249万吨,可供应694GW组件。供需比预计约为:110%—131%。

趋势:双面双玻、N型占比提升、SMBB/0BB

技术迭代加快:双面双玻,N型占比提升

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占比提升。光伏电池和组件技术迭代较快,电池发电效率不断提升。双面双玻组件具有发电量更高、生命周 期更长、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更强等优势,目前市场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相较于单玻组件,双玻组件的背面发电增益在 10~30%不等。根据CPIA相关数据统计及预测,2022年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占比达到40.4%,到2030年有望超过60%。

N型电池逐步取代P型电池。随着P型电池效率接近“天花板”,光伏走向N型化时代。2023 年,规模化生产的 p 型单晶电池 均采用 PERC 技术,平均转换效率约23.4%;TOPCon 电池片行业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5%。

2023年新投产的量产产线以n型电池片产线为主,随着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份额下滑至73%,n型电池 片占比约26.5%。

技术迭代加快:SMBB、0BB

光伏电池栅线起到汇集、导出光生载流子的作用,直接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同时栅线遮挡电池,造成发电损失。栅线的主要材 料银浆价格昂贵,其成本约占光伏电池非硅成本的50%-60%,减小细栅宽度有利于降低遮光损失并减少正银用量。

光伏电池主栅及焊带的变细将有利于光伏胶膜的克重降低。在光伏组件封装时,光伏胶膜需覆盖光伏电池片表面的主栅及焊带:当主栅和焊带较粗、光伏胶膜较薄时,将导致覆盖主栅及焊带上的光伏胶膜过薄,影响封装的可靠性。

文章来源:浙商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