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唐

唐朝有这么一位诗人,生于初唐时期,有着初唐第一才子之美称,然而年未30而陨落,生前并未有盛名,后世却被世人称赞,并因一句千年佳句而引出一桩千年的文坛悬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于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人等,刘希夷这个名字对于我们还是很陌生的,但相信大家一定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是很熟习的,它就是出自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这首诗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希夷其人

刘希夷(651-680),一名庭芝,字延之,唐代汝州梁县人。刘希夷3岁丧父,随母亲在豫西外祖母家居住。他自幼聪明,过目不忘,深受外祖父宋令文喜爱。上元二年(675),25岁的刘希夷与其舅舅宋之问赴长安会考,双双考中进士。

说起刘希夷的舅舅宋之问,了解一些唐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宋之问实属品行恶劣之奸佞之人,而上文所讲的这个千年的文坛悬案就是与宋之问有关。

千年文坛悬案

唐人笔记《大唐新语》云:“刘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所重。善掐琵琶。尝为《白头翁咏》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

《刘宾客嘉话录》云:“刘希夷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宋生不得其死,天报之也。”

历史虽有记载宋之问有偷诗的嫌疑,却缺乏明确的证据,所以一直以来这也是一件千年悬案,谁也无法给出确定的结论。然而这诗却成了千古名言那是不争的事实,《红楼梦》里的许多诗的用词与意境显然是模仿了这首诗,可见此诗的魅力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