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面设计:PAY2PLAY

2024年5月25日,周力的首个西藏个展“四季”在吉本岗艺术中心举行。

对一名抽象画家来说,这个展览要回应:一,为何这个展览要在一座神殿内发生?二、周力的作品如何与“形而上的西藏”产生关联?三,周力的这批绘画,其视觉质量如何评价?能否给予抽象绘画新的品质?

艺术家选择了一条困难的路:在拉萨扎耶巴寺、江孜县白居寺、拉孜县觉囊尼姑寺、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夏鲁寺,经历爆胎,爬过山路,与住持、女尼、司机、唐卡画师、山野人家交谈,遇见吉本岗的四季女神、莲花生、阿底峡、宗喀巴、空行母、二十一度母;最终在海拔4500米的觉囊大塔旁,遇见艺术家在高原上的精神分身——在此学习、辩经、闭关的女尼。

自我与众生、一与全部,无边无际,不可思议,就此展开。

展览前言

周力:四季

文|盛立宇博士

周力西藏展览的价值,在于她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艺术家刚刚在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结束其个人展览,对其绘画的讨论也已很多。那么,为什么是在拉萨,在吉本岗(རྗེ་འབུམ་སྒང་ Jebum-gang)1;以及,为什么是周力?

回到拉萨

对于周力绘画的艺术批评,总体还在现代主义的框架之中。而现代主义还没有过时。只要阶级、技术、生产方式等关键词对现代生活以及我们面临的问题依旧适用,这个讨论就仍然有价值:人类似乎正因获得的动能与不断敞开的无穷景观而狂喜,同时也由于越来越尖锐地感受到(精神的)人类与(技术的)文明的矛盾而感到沮丧、可怕的异化2。而西藏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甚至是一种生命资源,包含着解决现代性困境可能的方向。

这类讨论容易跌入到一个玫瑰色的,带有“香格里拉”滤镜的西藏印象中,这不是展览的主旨。西藏研究长期成为西方媒体、学术界共建的一个“绿色和平”标本3:带有疗愈的气质,智慧、平等、慈悲等标签。事实上,这还是一种想象中的东方主义,也是西方为自己的现代性病症发明的解药。这个展览想要破除的,也是这样一种窠臼:深入到西藏的精神腹地,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真正的人文主义,人与高原的生存关系。

2023年3月,周力第一次访问拉萨,欣赏了林芝旖旎的桃花春景;时隔一年、经历严酷的四季,艺术家选择了一条困难的路:在拉萨扎耶巴寺、江孜县白居寺、拉孜县觉囊尼姑寺、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夏鲁寺,经历爆胎,爬过山路,与住持、女尼、司机、唐卡画师、山野人家交谈,遇见吉本岗的四季女神、莲花生、阿底峡、宗喀巴、空行母、二十一度母;最终在海拔4500米的觉囊大塔4旁,遇见艺术家在高原上的精神分身——在此学习、辩经、闭关的女尼。

这次,不再看桃花。画家必须走到自身原有的对立面去,去“辩证”自己,挑战甚至颠覆自己。并不是说这么做,就注定会产生更高的视觉质量,但至少这必定意味着:画家会在这种涤荡中展开新的地平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力在扎叶巴寺,2024

困难的路

我和我们,自我与众生,一与千千万万,四季与轮回,进入这些问题本身,也有助于艺术家找到作为精神存在的西藏。对于一名抽象画家来说,这个展览要回应:第一,“西藏的形而上学”,周力的作品如何与“形而上的西藏”产生关联?第二,周力的这批绘画,其视觉质量如何评价?能否给予抽象绘画新的品质?

观众已经熟悉了她从二十年前用综合材料制作的“窗中世界”,受到书法和中国画线条影响的“生生如环”;从温柔的“桃花源”到朦胧的“格林迷踪”5,艺术家制造过甜美的幻象,空灵的梦境,在这之上,如何再攀登一个精神性的高峰?

这逼迫艺术家在绘画上,站到自身的对立面去——像艺术、甚至历史本身那样:辩证自身——这样才能发展自身。这对周力来说,是重新让绘画“变得困难”。不仅仅是使用新的材料(矿物颜料并不容易使用),开启更大的画布(周力习惯于这样做,时常远超出她身体的尺寸),而是找到身体和精神上,一些新的,与之对抗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卓玛拉康,2024

首先是物理世界这条困难的路。让海拔、严寒和缺氧逼迫出身体的极限,让这些经验融入潜意识。这些经验里融合了白居寺壁画斑驳的视觉质地,一块包浆的门把手的质感,一杯酥油茶在五千米海拔升腾起的热气,五彩经幡里闪烁的光线。艺术家需要召唤出生命中那种不顾一切的勇气,用狂热的笔触,去实现一种狂喜或悲剧性的情感:这种情感类似于登顶:经历生理极限,看似征服了山峰,但却在顶峰确认,自己是广袤宇宙中如同尘埃的存在。

这对周力来说,也意味着放弃甜美,向人类的苦难及一些更加亘古的情感品质发问。如,人类在面对苦难时候的勇气。在这样的矛盾和运动中,艺术家完成对其艺术使命的探索。正如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体两面、人类意识形态的孪生兄弟,艺术家要成为推动艺术史的一种力量,也需要找到那个让自己痛苦的东西。否则,本质上她没有办法更进一步地发展自身。

现在,艺术家准备好了走进更大的精神幅面——不止是画面。观看者会好奇她如何开启一片画布,就像开启一片虚无。对艺术家来说,这意味着开始一片新的航行,没有坐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力在雅江河岸,2024

再次辩证

作为一名成熟的艺术家,周力要在她熟练的媒介中找到辩证关系:让画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强有力地挑战另一个部分,如同格林伯格对现代主义做的定义:“用一个学科特定的方式批评其本身”,完成对画面形式构成的推进。在“经幡”中,我们看到这种来自直觉的建构:迅疾的笔触,身体的速度,甜美的粉色和压抑的黑色互相抵抗。具有行动意味的线条不再只是来自书法,而让人想起来自物理学的启示:波与弦。画面不再单纯地令人愉悦,而是唤起某种复杂的感官:严冬之中包含重生,盛夏之中亦有衰败。画面层层互摄,交代不尽,构成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整体。

周力把她的西藏创作作为一种开启生命问题的场所,而不是愉悦感官的图像。更近一步,以阿多诺的视角来看,周力不仅要处理艺术的形式问题,考虑“美”,同时考虑艺术作为真理开启的场所,艺术如何为“善”。这是周力的西藏作品要进一步探索的价值领域。譬如,为何守护吉本岗艺术中心这座百年神殿的,是四位面容可怖的女武神?是什么支撑着阿尼们在氧气、生物都甚为稀少的高海拔,依旧保持着爱与慈悲?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会轻易地在艺术家面前展开,也意味着艺术家要经历生命的至暗时刻,才能看到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觉囊尼姑寺,2024

在吉本岗艺术中心的最新展览中,周力2016年的光学装置“镜影”成为开启整个展览的索引。观众会在作品中看到艺术家,也看到自己。线索可追溯到1988年,成型于2021年的雕塑“我、我们”以各种材质、照度、位置在古坛城中出现,闪烁着,是艺术家自己的精神分身;是个体、也是众生,呼应着神殿内1080尊金刚手菩萨的微型壁画,也呼应文献中所记载的十万尊宗喀巴大师擦擦(其中很大一部分至今仍在吉本岗建筑墙内)。在这样一座古典建筑内,空间已经完成了展览的一半,艺术家要奋力回应,否则就会湮没。这些历险亦直接反馈在画布上:周力不再试图制造甜美画面,逼迫自己,也逼迫观众在一个具有精神性的空间里,直面一些具有挑战的,甚至可能充满困苦的图像。这些图像并非要去“表达”。意思是,如果借用海德格尔的观点:重点并不是周力的画面描绘了什么,而是其揭示了什么,让什么进入了开放性的,可以被领会的东西。因此,艺术家当然不是“画得像”,甚至不是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画面不应被视为那个被表象的“第一性”现实的衍生物。如同丹托所说:“艺术作品并非去意味着什么,应该成为一种存在”6(An art work must not mean but be)。如同梵高的农鞋让人类的劳作、与大地的抗争在场,周力的努力,是试图展开人在高原生存的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周力在白居寺,2024

下图:周力在吉本岗艺术中心,2024

结语

于是,我们把展览的辩证关系又推进了一步:画家只有让绘画变得困难,才能推进自身;艺术家不经历苦难,就难以将人类精神中崇高的部分展开和高扬。这不仅让人想起已故的释一行禅师讲给基督徒听的一个善意玩笑:

“根据创世纪,上帝说:要有光。

光说:上帝,我必须等到我的双胞胎“暗黑”一起。我不能独立存在。

上帝问:为什么要等待?“暗黑”早就已经在那里了。

光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已经早就在那里了。”7

这样的关系,或许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真理从来不是它自身,辩证地看,真理也总是其对立面”8。这一逻辑在吉本岗中心神殿被推向作品与空间形式的极致:四根超过四米,支撑神殿中心的立柱化身成为16楞的镜面,将近两米高的金属雕塑无尽映射。作品、壁画、神殿空间、观者自身,我与我们、自我与众生、实在与镜像,全部融合,成为一个无限层叠的宇宙

至此,观众或许也已经知道,“四季”不过是一个比喻,重要的是来自西藏的启示:世界和我、一与全部,都循环往复,无尽无穷。艺术在辩证中不断推进真相。这个真相也在循环往复中,从来不是一个现成的东西。而我们对这一真相的领会,是我们、也是真相的一部分。

这便是四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力在扎什伦布寺,2024

注释:

1.吉本岗艺术中心前身为吉崩岗拉康,意为“十万宗喀巴圣所”,前身为清代西藏地方政府为抵御英军入侵而建造的坛城式神殿,也是目前拉萨现存唯一的坛城式古建筑。

2.雷蒙德•威廉斯,《现代主义的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4

3.沈卫荣. 寻找香格里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1

4.觉囊大塔地处日喀则市平措林乡南1.5公里处的觉囊山谷,海拔4500米左右,为藏传佛教觉囊教派的祖庭,此塔也是目前西藏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吉祥多门塔,后成白居寺吉祥多门塔等万佛塔的范本。

5.引号部分分别为艺术家在2001/2002、2017、2020、2022/2023的个展。

6.亚瑟•丹托,《在艺术终结之后》[M],林雅琪、郑惠雯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04:115

7.原文为:“According to the creation story in the biblical book of Genesis,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I like to imagine that light replied, saying, “God, I have to wait for my twin brother, darkness, to be with me. I can’t be there without the darkness.” God asked, “Why do you need to wait? Darkness is there.” Light answered, “In that case, then I am also already there.”

8.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力

Zhou Li

1991 年毕业于中国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95 至 2003 年间生活和工作于法国。2012 年至今,受聘为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19 年至今,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坪山美术馆学术委员。

近期重要个展:

2024 年:“四季”,吉本岗艺术中心,拉萨;“光之玫瑰”,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

2022 年:“水与梦”,法国 Château La Coste 艺术中心及都柏林科林画廊;“桃花源·迹”,坪山美术馆,深圳;

2020 年:“格林迷踪”,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9 年:“我站在窗的中间—心原”,白立方柏蒙塞,英国伦敦;

2017 年:“白影”,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

2017 年:“生生如環”,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力:四季

策展人:盛立宇

2024.05.25 - 08.31

吉本岗艺术中心

拉萨市小昭寺路与

北京东路交叉口东北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原文

吉本岗2024访问艺术家:周力

神龙献宝:2024好运接龙

Let's 徐迦会!春日,在徐汇遇见萨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醍醐2023年开放招聘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