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你愿意离开地球,前往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目前发现的5000多颗系外行星里,天文学家已经筛选出了若干个第二地球,其中相似度最高的是k2-18b,它的大小是地球的八倍,距离124光年,母恒星是一颗红矮星,公转周期是33天,乍看之下它距离恒星似乎有点太近了,但由于红矮星的热量不如太阳这种黄矮星,所以k2-18b大体上还是位于恒星宜居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伦敦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在k2-18b上发现了水蒸气,这意味着它至少含有氢元素和氦元素,大气层内甚至拥有甲烷和氮,这都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条件,甚至就算上面什么都没有,单凭水蒸气的存在,它也是一颗能被人类居住的星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它的重力环境,但好在k2-18b并不是唯一的系外宜居星球,kepler-452b也是一个超级地球,1400光年外的它质量是地球的5倍,公转周期385天,基本和我们这个地球相当,不过它的恒星开普勒 452 比我们的太阳还要古老,亮度也比太阳更强,所以 kepler-452b可能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温室效应,不太能直接入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太阳系外的世界外,天文学家相信月球和火星也会在未来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家园,更准确的说,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上升,以及对外层空间资源的开发,人类文明整体进入太空时代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区别只在于早晚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的关键技术,并不是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而是材料技术突破后带来的太空电梯技术,只有它才能让大量人员和物资以极低的成本进入太空,最终在太空中建立工业体系,从太空发射飞船前往月球和火星,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那个时候,第一批前往月球和火星的,真正意义上的的普通人就会成为焦点,因为相较于之前的科研探索和实验,太空开发时代的主力,只能是受过短时间训练的普通人,这样一来太空和其他星球才有可能成为人类真正的新家园,而不是科研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的技术,前往月球需要一周左右,前往火星需要半年,未来这个时间可能会被缩短一半,这样一来月球就能靠地球的补给长期维持运转,但是火星的开发,大概率只能靠前几批火星开发者们自给自足,最终让火星成为一个不依赖地球资源也能运转的新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类似美洲新大陆和欧洲关系的格局,极有可能会在未来导致火星人类和地球人类之间的矛盾,甚至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因为空间距离的不断增加,而变成一个个更小的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很多科幻作品里,其实都有人类文明未来散装化的趋势,比如大名鼎鼎的阿西莫夫写的《银河帝国》系列,遍布银河系的人类文明最终分崩成了若干个更小的文明,这本质上都是因为信息的传播速度无法超光速,导致若干个定居点之间无法及时通信,所以这种结局本质上是无法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