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要】在24年一季度的财报中,因在消耗23年的过剩库存,Mobileye的营收、净利润、毛利率暴跌。

尽管Mobileye预测库存清理工作将在24年第二季度完成,随后预计收入将逐渐正常化,但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还在面临其它严峻的挑战。

根据Mobileye的财务报告,公司在西方市场表现更佳,占据了前十大汽车制造商中90%的市场份额。然而,在中国,尽管Mobileye的业务也在增长,速度却慢于国内诸多新型的ADAS供应商,这部分竞争者正在逐渐蚕食Mobileye的市场份额。

对此,Mobileye首席执行官兼总裁Amnon“中国市场整体的增长速度比Mobileye更快”的评论一针见血,Mobileye的增长速度似乎未能跟上整体市场的快速扩张。

Mobileye正在飞速弥补综合算力低和系统封闭等本土化劣势,随着中国新兴车企和顶尖Tier1供应商开始拥有更多芯片供应商选择,Mobileye的竞速正在悄然发生。

以下是正文:

01

2023财年以来的业绩概况

近日,Mobileye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收入端,其营业总收入从2023Q4的6.37亿美元骤减至2024Q1的2.39亿美元,环比下降47.82%。Mobileye做出的解释是在经济不确定和库存过剩的情况下,客户控制支出,导致芯片订单减少。

图片来源:WI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WIND

=利润端,受销量下滑的影响,2024Q1单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8亿美元,同比下降193.83%,环比更是下降整整426.03%。

图片来源:WI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WIND

季度毛利率也表现不佳,销售毛利率从54%跌至23%,销售净利率更是从9.9%跌至-91.2%。

图片来源:WI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WIND

尽管24年一季度的财务情况不尽人意,但也与市场态势有一定关系。事实上,2024年1月4日,Mobileye在2024财年初步财务展望中已经预料到第一季度业绩的惨淡。

在2024财年初步财务展望中,Mobileye透露:

当前一众Tier 1客户存在库存过剩的趋势,数量约700万台EyeQ® SoC。这绝大部分源于2021年和2022年的供应链限制和避免零件短缺的愿望,以及2023年某些OEM的产量低于预期

因此,今年第一季度客户将预计消耗70%-75%的过剩库存。因此,Mobileye预计其收入将在2024年剩余时间内正常化

尽管如此,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仍将面临一些更严峻的挑战

02

“中国市场整体的增长速度比Mobileye更快”

在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电话会议上,当谈及Mobileye在中国的竞争优势时,Amnon Shashua提到了在低端ADAS方面的成本优势、国内车企出口欧美市场的合规优势,以及迎合主机厂的急切需求的优势。

Amnon对Mobileye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但他也承认,“中国市场是迄今为止最有趣、最具活力的市场,我们在中国市场做的很好,市场份额会增长,但中国市场整体的增长速度比Mobileye更快。”

尽管中国市场近年来一直是Mobileye业绩增长最快的区域,但目前在中国的自主品牌市场中,除了一些合资品牌之外,Mobileye的核心客户仅包括吉利、长城和上汽这三家公司。

制图:芯流智库 数据来源:WI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图:芯流智库 数据来源:WIND

吉利汽车是Mobileye在中国市场的核心伙伴。吉利旗下的极氪001是全球首发搭载Mobileye EyeQ5芯片的车型,芯片支持Mobileye Supervision系统。

图片来源:极氪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极氪官网

但在最新的车型极氪007中,安全及智能驾驶领域,Mobileye EyeQ5芯片被英伟达的Orin芯片取代。

图片来源:极氪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极氪官网

根据Mobileye的财务报告,公司在西方市场的前十大汽车制造商中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然而,在中国,尽管Mobileye的业务也在增长,但由于国内ADAS供应商和新兴电动汽车企业的迅速崛起,其他竞争者正在逐渐蚕食Mobileye的市场份额。

Mobileye首席执行官兼总裁Amnon“中国市场整体的增长速度比Mobileye更快”的评论一针见血,Moblieye的增长速度似乎未能跟上整体市场的快速扩张。

03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还能跟上市场吗?

早在Mobileye的招股书中,其便意识到近年来中国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迅猛发展态势。

彼时,华为推出的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覆盖了从L2到L5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MDC 810的算力更是高达400TOPS,已被应用于北汽极狐HI版、长城汽车沙龙机甲龙和哪吒S等车型中。

在2023年上半年的NOA计算方案市场,地平线和英伟达合计占领的市场份额超过八成,其中搭载地平线芯片的车型数量位居行业第一,今年两家的态势更是火热。

但Mobileye的合作伙伴似乎正在逐渐减少。从车企与Mobileye“分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端倪。

特斯拉是Mobileye早期的合作伙伴之一,最初在其Model S车型中使用了Mobileye的Q3芯片。然而,特斯拉在2016年结束了与Mobileye的合作,原因是特斯拉希望对Mobileye的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定制,但Mobileye的封闭系统不允许这样做。

宝马与Mobileye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7年,Mobileye的视觉解决方案被用于宝马的5系、6系等车型中。2016年,宝马与Mobileye和英特尔合作研发L4自动驾驶汽车。但到了2021年,宝马转向与高通达成合作,未来的新车将使用高通骁龙Ride自动驾驶平台。

蔚来在早期使用了Mobileye的Q4芯片。但由于Mobileye系统的封闭性以及对算法更新的需求,蔚来在2022年开始转向使用英伟达的Orin芯片。无独有偶,理想早期使用的也是Q4芯片,同样出于对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追求,其宣布从2022年开始在其新车型上使用英伟达的Orin芯片。

由此可见,Mobileye遭到众多车企的冷落,原因之一在于之前的“黑盒式”的ADAS解决方案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上行不通了。

据芯流汽车之前与业内人士的交流,知情人透露,Mobileye的致命缺陷在于方案灵活性太低。用户只能买产品,整个算法是黑盒,什么东西都改不了,也无法搜集、分析利用每辆车所产生的行驶数据。即便如此,Mobileye的价格可能还要比一系列国产芯片产品贵上一些。

此外,Mobileye的芯片算力偏小,不能满足车企对大算力芯片的需求。

L2级自动驾驶汽车的算力需求大约为10TOPS,因此Mobileye EyeQ5系列的产品也在这个范围附近,算力约为24TOPS。然而,英伟达的Orin芯片算力高达254TOPS,在算力方面大有优势。随着高阶智驾、大模型等技术逐渐渗透多价位段车型,足够的算力是搭载一系列新功能的基础。

图片来源:Moblieye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Moblieye官网

对此,Mobileye也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正在飞速转型中。

针对算力不足这一点,为了打破壁垒,其预计2025年量产的EyeQ® Ultra算力可达到176TOPS,尽管这一节点相对于英伟达、地平线等芯片厂商的推出时机仍然较晚。

但算力大小并不能决定Mobileye的核心竞争力,一众国产芯片厂商中不乏以小算力、高性价比车规产品胜出的玩家,踩稳市场份额的核心还在于如何找到自身的战略定位,打出相对优势。

针对黑盒问题,实际上从2021年开始,Mobileye就已经在商用车市场逐步进行开放,“车企想要做更多自己的研发、算法,我们都会和车厂进行合作沟通,配合主机厂做更多前装定制化开发。”转型仍在持续,但还需要本土化适应。

实际上,对于ADAS领域的顶级厂商来说,Mobileye仍然有着最丰富的自动驾驶的定义和布局完整度。

尤其是在智驾大批量下沉中低价位段车型的趋势中,不仅要把成本降下来,更重要的是保证足够的功能安全性,在渗透的初期绝对不能出现安全性或者体验感问题,这一点同样需要一家顶级芯片商的深厚积累。

对此,Mobileye全栈的软硬件技术解决方案实际上具备了足够的安全性,业内首创的前置摄像头前方碰撞预警也已经积累了多年经验,随着与各家车厂的个性化适配,持续迭代、小步快跑的方式也可能有不错的效果。

变量在于,2025年到来之前,Mobileye能跑多快,市场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