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吉林大地主戴凤龄过61大寿,谁知席上来了个土匪,说了一句话。次日,戴凤龄就变卖所有家产,买了几百条枪,率全家57口人上了战场。14年后,全家只剩3口人。

戴凤龄是吉林敦化很有名气的地主,家里有田产400亩,手工作坊几十个,给他干活的长工就有上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凤龄不同于别的地主,他对工人很是友善,还经常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救济穷人。

这一天,头发斑白的戴凤龄过寿,就在宾客满堂时,突然来了一个土匪,改变了戴家的命运。

来的人,名叫王德林。早年当了土匪,后来浪子回头,远走他乡。两个人,已是多年未见。

王德林一抱拳,“小弟祝老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戴凤龄笑着说,“咱们多年未见,今天可要好好喝几杯。”

宴席散了,其他宾客都走了,王德林却长叹一声,“老哥,九月十八日发生在沈阳的大事太让人心痛了,小鬼子欺人太甚。”

“是啊,这些人连土匪都不如,祸害咱们老百姓。”

王德林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大哥,我就有话直说了。我现在拉起了队伍抗日,组建了救国军。这次来,就是想和你借些粮食,不知道你方不方便?”

谁料戴凤龄听到后,直接摇了摇头。王德林的心咯噔一下,自己看错人了?

就在他胡思乱想时,戴凤龄沉声道,“老弟,国家有难,我岂能置身事外。你来了,粮食管够,不借,我直接送。”

次日,戴凤龄召集全家老小,说了这件事,并且决定,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卖了,换了几百杆枪,他也要拉队伍抗日。

在他的动员下,不仅是家人,就连干活儿的长工,村里的年轻人也都加入,跟着组成了抗日救国军第五营。

别看戴凤龄已经六十多岁了,可他当营长一点都不含糊。年轻时就练习了一身好武艺,用起枪来也是百发百中,如今老当益壮,在多次战役中,冲在最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次伏击战下来,消灭敌人4000多人,缴获三八式步枪2000多支,而第五营的伤亡却很少。很快,他们就在当地打出了名气。

1933年,戴家大院被日军疯狂围剿,他们要一举拿下第五营。日军下了本钱,天上的飞机也是轮番盘旋。

眼看着守不住了,王德林说,“老大哥,咱们往后退到苏联境内,这样可以保存实力,来日方长。”

戴凤龄看着剩下的族人,笑着拒绝了,“我老了,故土难离。如今即便是死,我也不会后退半步。我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也应该与它共存亡。”

王德林眼看无法劝说,只能自己带着人走了。他也不知道,这一别,竟是天人相隔。

这是一场硬骨头的战役,第五营牺牲了100多名,幸好后来还是突围了出去,保留了部分人员。后来,他们被编入了东北抗日联军五部,跟着四处作战。

这期间,戴凤龄的大儿子戴克勤被抓,受尽折磨而亡。二儿子戴克俭为给部队打掩护,暴露了,中弹而亡。四儿子戴克志在攻克安宁时,身负重伤不下火线,后来牺牲了。

他们的离去,不仅没有磨灭老英雄的斗志,相反他决定哪怕全家都战死,也要守住脚下的土地。

1937年,联军遭到了围堵,粮食不多了。派出去了7个人去筹粮,都遇害了,上级正发愁时,已经67岁的戴凤龄主动请缨,“让我去吧,这一片我熟,保证完成任务。”

上级坚决不同意,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戴凤龄笑着说,“真有闪失,咱也不给联军丢人。”

说完,他带着三儿子戴克吉等30多人前往敦化筹措军粮。

没想到他被人出卖,很快被日军抓住了。鬼子很早之前就对他恨之入骨,如今落到他们手上,老人家遭罪了,他们想着法儿的,想要从他身上获取联军的位置。

三儿子戴克吉为了救他,牺牲了。

担心有变故,鬼子用铁丝穿过他的锁骨,四肢绑在铁板上,不断动刑,却依然没有从他口中获得只言片语。

恼羞成怒的鬼子,在茫茫大雪中,将老人绑在铁板上,浇上了汽油,点着了。就这样,67岁的英雄老人壮烈牺牲。

而他的五儿子戴克选是东北抗联的情报员,打入日内部,后身份暴露遇害;六儿子戴克政于1938年被敌人包围,激战后,英勇牺牲。

即便是戴凤龄的孙女,年仅12岁,也因传递消息,而牺牲了。戴家57口人,一直抗战到1945年,日方投降时,仅剩下两个女人和一个年幼的孙子。

一家三代,满门忠烈,为了驱逐敌人,献出了他们的生命。他们之所以这么英勇,并不是逞一时之快,而是知道,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有难,人人有责。在山河有恙时,正是因为有着像戴凤龄老英雄这样的很多人,才有了如今我们和平的生活。

看到这里的朋友,留下一句话,不忘历史,铭记英雄。

回顾过往,我们更应该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用我们的双手,让祖国更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