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迪》中,蕾妮·齐薇格以她最丑的造型,赢得了9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杯。

实际上,可以看出,蕾妮·齐薇格也对自己的形象进行了丑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塑造的人物,与朱迪当年塑造出的光艳照人的形象,产生强烈的反差,折射出商业黑手操纵下的好莱坞流淌着多少从艺者的血汗。

就在《朱迪》问世的这一年,在受到奥斯卡评奖青睐的影片中,有多部电影,都回溯了美国历史上的过往,显出的是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时代的追忆与反思。

仅与好莱坞相关的电影,除却《朱迪》之外,另一部电影《好莱坞往事》同样聚焦于好莱坞电影里的小人物在潮起潮落的大潮中的起起伏伏,过气影星的落魄与无奈,在这部电影中同样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因为《好莱坞往事》的主体人物是虚构的,所以,要比《朱迪》的自由度来得更大一点,相比之下,《朱迪》所受现实限制的拘束更大,几乎对主人公的人际关系的刻画,采取了基本是挂一漏万的态度,几乎没有什么深度的解析,在她与父母的关系、与经纪人的关系、与几任丈夫的关系,都是浮光掠影,一笔带过,只有在虚构的与同性恋观众的关系塑造上,电影构成了电影里的唯一的戏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出,《朱迪》太过于受到人物真正的现实关系的束缚,对人物塑造实在没有什么作为,所以电影也只能依靠演员的逼真度强烈的表演,来支撑起整个电影的叙事立意,这样,几乎是蕾妮·齐薇格在影片里一柱顶天地在银幕上跳起了旁若无人的独舞,展示了她对一个同样是好莱坞明星的堪称奇迹的复原。

从这个意义上讲,蕾妮·齐薇格在《朱迪》中用自我的相貌的牺牲,杰出地完成了主人公的悲剧情境塑造。

但是要顺提一句,《朱迪》里的文化情境与现实语境,与中国人没有多少的关联,因此,作为中国观众,我们很难去感同深受电影里的哀遍华林的愁云惨雾,这根本原因,我们缺乏对《朱迪》里的朱·嘉兰为代表的好莱坞文化的同伴并行获得的亲历与体验,就像《星球大战》在我们的眼中永远只是一部科幻片,而不是一个成长的背景配图。

蕾妮·齐薇格恰恰用她的丑化了自己的表演,从外形到灵魂上贴近《朱迪》中传主的生命中最后时光里的黯然与窘困,完成了对好莱坞真相的最接近的再现与还原。这应该是蕾妮·齐薇格在《朱迪》扮演角色的意义所在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蕾妮·齐薇格在《朱迪》中把自己丑化到什么样的程度?

《朱迪》中,一出场的蕾妮·齐薇格就给人一个鸡皮鹤发的老妇形象,这个人物,从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很难相信,蕾妮·齐薇格就是在《芝加哥》中扮演的那个浑身上下都激情迸发、回眸流盼的女主角。此片拍摄于2002年,蕾妮·齐薇格时值3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芝加哥》剧照

再往前回溯,她在2000年拍摄的《一个头两个大》中扮演一个时尚女郎,正值31岁,她在影片里,个子娇小,亭亭玉立,而尤其是她的月牙型的双目透出一种梦幻般的迷离光束,为她的形象,添加了一份独特的个性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头两个大》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情无价》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甜心先生》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陌路之恋》剧照

这也应该是蕾妮·齐薇格的最高颜值期。

但在《朱迪》中,她却跌入形象上的深谷,以一个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可爱度的人老珠黄的老妇人样貌亮相示人。

我们可以将这归咎于岁月无情,而女性演员更经不住风刀霜剑的侵袭,失去自己当年一笑一颦都能散发出毛茸茸光晕的青春姿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们注意到,蕾妮·齐薇格在与《朱迪》同一时期的电影中,并没有像这部电影这样,呈现出的是一个干瘪沧桑的老女人形象。

我们可以看一下蕾妮·齐薇格在2018年参加拍摄的《生命中美好的一天》中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中美好的一天》剧照

在这部电影里,蕾妮·齐薇格只是提供了路人甲的表演,影片里的女人公在路过一家酒店的时候,正好遇到蕾妮·齐薇格扮演的角色在酒店里与好友庆生。影片里的蕾妮·齐薇格金发比肩,脸型丰满,她的标志性的富有肉态的两腮,还是饱满地让人联想到她的演艺鼎盛期胖嘟嘟的形象底色,而在她的长发飘逸的掩映下,她露出她的唇红齿白联手打造的笑容依然散发出一成不变的感染力,虽然这时候蕾妮·齐薇格已经经过前期整容引发的喋喋不休争议,但她的外形在本质上还是能看到过去那个蕾妮·齐薇格的原貌真容。而她那种自出道起就娇滴滴的声线,也让这个角色的形象被定位在一个养尊处优、保养良好的中产阶级妇人的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迪生活照

这可以说是蕾妮·齐薇格扮演的角色中与《朱迪》拍摄时间最为接近的一部电影。但在《朱迪》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几乎看不出蕾妮·齐薇格痕迹的形象,让人感到,在《朱迪》里,蕾妮·齐薇格几乎达到了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蕾妮·齐薇格为拍摄《朱迪》采取减肥手段,让自己接近人物塑造的需要,尤其是她安装了牙套,这使得她原来那一口晶亮的糯米牙在《朱迪》里被彻底地掩藏,而前突的牙齿,时不时地从她的枯焦的嘴唇中,挣扎着露出一星半点,更让朱迪的形象老态毕显,而假牙的牙床也造成了她的上唇突起,在笑起来的时候,没有了蕾妮·齐薇格惯有的那一份甜蜜与梦幻,而使得朱迪的笑容变得牵强而干巴,带有一种蕾妮·齐薇格之前的角色形象中从未有过的苦相,极好地吻合了走到人生末途的朱迪的生存境况。

可以说,蕾妮·齐薇格撕开了朱迪身上的任何的美感成份,将这一角色的丑陋的一面,展现在银幕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 蕾妮·齐薇格在 《朱迪》中全力以赴完成的工作就是打碎自己的美丽,而让《朱迪》沦为一场悲剧的说明书与道白台本。

二、《朱迪》中在有限的时长中,力求回溯朱迪的悲剧成因

《朱迪》只是撷取了传主在离开人世前的最后一年的生存琐事,这里既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大起大落的命运脉线,但电影显然没有忘记,一个如此衰老、如此孤独、如此形单影只的老妇是由谁促成的。

这种借助于一个狭窄的时空,回访过往岁月的叙事手法,在今日好莱坞电影里可谓是一个最常规、最通常的选项。

仅从今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回溯模式的电影,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爱尔兰人》是一部典型的回访式的影片,这毕竟源自于电影改编的回忆录本身就是一个回忆体类的结构,电影信手拿来,算是对回忆录原作的最简单移用;《小妇人》改变了小说原作的叙事结构,拎出四个女儿中的最接近于小说作者的二女儿作为主角,以她的视角,重新组织情节,构造电影脉线;《朱迪》同样采取了这样的叙事策略,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朱迪这样的身世依然涉及众多当事人的传奇人物,过于写真地表现出她的一生经历是相当困难的,而电影抓住她的一生中最后一年的生活经历,然后穿插进她过往人生中的关键节点,以此来反映她是如何走到最终的落魄境遇,显然是一件避重就轻而又能自圆其说的极好选择。

让我们看看电影是如何呈现出朱迪的悲剧之途的:

一是体制的毒害。

在影片回溯朱迪的悲剧成因之时,无疑好莱坞体制首当其冲地成为问责对象。

在影片一开始,就在黑洞洞的空间里,率先传出米高梅公司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好莱坞之王”的路易斯·梅耶的声音。他在诱导单纯的朱迪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他的告诫,是通过让朱迪去正视那些芸芸众生的凡夫俗子,来引导她走上耀眼夺目的明星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场景中,好莱坞老板带着朱迪走上了近似于《绿野仙踪》中的踏向神秘的未来梦想的黄色跑道,让不谙世事的小女孩,走向了他设置的人生定数。

朱迪不是没有反抗。影片表现了她想拥有她的自由的人生,哪怕是在拍片间隙那短短的属于自己的一小时,但连这一点奢侈也被剥夺了。年仅16岁的朱迪不得不作出了她挣脱被控制的反抗的微弱努力,电影里展现了她反抗对她的饮食的控制,反抗对她的自由的控制,甚至一头扎进了冰冷的作道具用的水箱里,但这一切青春期的反抗,很快遭遇到了好莱坞老板的一番冰冷的训诫。

影片里,我们看到路易斯·梅耶抓住了朱迪的要害,是从她的低微的不名一文的出身谈起的,他说朱迪是一个乡巴佬,其貌不扬,家境贫寒,是好莱坞给了她荣耀,一语刺破了朱迪渴求自由的期望,那意思说,好莱坞给了你一切,你还不卖命吗?

朱迪明显地被命中了软肋,立刻在强势的路易斯·梅耶面前败北认输,乖乖地继续听命于电影片商的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摆布,电影里可以看出,当朱迪要饱餐一顿的时候,被工作人员严格控制,让她服用充饥的药物;当她因为演出兴奋而难以入眠的时候,又是药物作为唯一的解药。

正是这些药物不断地拔苗助长地渗入到她的生活,才使得她在好莱坞镜头里,表现出她的精彩的疯狂、激情、靓丽的一面,就像运动员服了兴奋剂之后,才在赛场上表现出精彩绝伦的短暂瞬间,但是这些对人类自我的强制性激发,却使她像病梅一样,难以得到自然的生长。当这一切随着岁月层层加码之后,必定在她的生命中积累下危险因子,终于折断了她的灿烂的生命,留下了悲悯的终结。

二是情感的失败。

朱迪共有五次婚姻,影片里没有表现她的最长的一次婚姻,就是与导演明奈利的婚姻的来龙去脉,而是选取了她的第三次婚姻的一个尾部,以及第五次婚姻的生发过程。

朱迪生前对她遇到的男人,总体有一个评价,就是认为他们都是只想要她的钱。影片里的第四任丈夫西德被认为是花光了她的钱,两个人在影片里势不两立,但正反映出朱迪在选择男人时缺乏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她在银幕上光彩照人,但掩藏不住内心的孤独,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给那些不怀好意的男人近身贴靠提供了可能。影片里的她的最后一任丈夫,正可以看出这种典型性症候的一种形象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朱迪与第三任丈夫

影片里的第五任丈夫米奇是一个酒吧老板,很有商业头脑,后来给朱迪打理演唱生意,提出了一些颇为迎合朱迪的异想天开的想法,而朱迪可以看出,对他也是颇为崇拜,电影里着意强调了米奇在影响着朱迪的时候,身边的女助理很是尴尬,但是这无力阻挡朱迪再一次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又一场婚姻,但很快朱迪就发现这场婚姻与之前的婚姻陷入到同样的一个模式,那就是那个向她献媚的男人,不过是利用她的名声牟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朱迪很快识破了米奇的动机,两个人一语不合,争执起来,不欢而散。

《朱迪》中,并没有交待朱迪的全部婚姻真貌,但是从第三任丈夫的尾声段和第五任丈夫的起始段,可以合成出这些男人走近朱迪身边的功利动机,但换一个角度讲,朱迪因为缺乏安全感,对于这些男人往往变本加厉地进行痛殴、抨击,毫不通融。在影片里,朱迪当着第三任丈夫的面,诉说第五任丈夫的好,“他是可依靠的,帮我挣钱的人”,然而眨眼之间,她一旦识破第五任丈夫的动机的时候,她怒斥他一无所为,只是利用她而已,也意味着这样的一个婚姻裂痕加深,完结在即。

电影里没有提及朱迪第四任丈夫的情况,据传记介绍,第四任丈夫恰恰是她最不肯原谅的一个人,因为他是一个同性恋,竟然与她女儿的丈夫发生了同性恋关系,令朱迪大为伤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出,朱迪一直想寻找一个精神依靠,但她又无法识别身边那些男人的真实,最终只能在一次次试错中,对男人更为失望,终至身心俱疲。

在影片里,唯一提及的她的初恋是与童星鲁尼的朦胧交往。在影片里,她主动向鲁尼示好,但鲁尼回绝了她,之后,朱迪一直以漫不经心的态度提及鲁尼对她的拒绝,这反而成为她一生中的温情的源头。至少鲁尼没有像之后她结识的男人对她那样别有用心,功利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野仙踪》剧照

鲁尼、朱迪还有差一点就成为《绿野仙踪》中女主角扮演者的秀兰·邓波儿,都是一起在那个时代成名的童星,但鲁尼与秀兰·邓波儿都能够保持理智清醒,没有像朱迪这样过度自我为中心,不可收拾。影片在表现出对朱迪同情态度的时候,也不讳言她的个性上的诸如刻薄、相信别人、恃宠生娇等缺陷,这一切,都使得《朱迪》里对女主角的性格塑造具有了通透性与丰润性,尤其在表现朱迪在婚姻上的以小插曲形式呈现出来的断片式交锋,还是能够看到朱迪性格的多棱镜折射。

三是家庭的阴影。

《朱迪》里并没有展现出传主的童年的生活,但字里行间,却不乏对朱迪家庭生活的点到为止的涉及。

影片里,好莱坞大佬路易斯·梅耶就直接点破了朱迪的低微的身世,而且还直接说破了朱迪的父亲是一个同性恋,在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朱迪的父亲其实还是比较关爱她的,朱迪对父亲也较有感情,但父亲是一个恋童癖,多次有丑闻爆发,这也是朱迪幼时不得不随着父母颠沛流离的原因之一,因为父亲的丑闻,使得他们一家无法在一地呆下去,不得不四处漂泊。

而朱迪的母亲在朱迪的眼里,几乎是一个虐待狂,一点母性都没有,所以,她在证明自己是一个好母亲的时候,时刻以自己的母亲为参照。影片里,她与第三任丈夫争夺抚养权的时候,就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一个不合格的妈妈会怎么样,我曾经和她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只把朱迪当成一个摇钱树,后来当朱迪能够自立的时候,与她彻底地断绝了往来。她的第三任丈夫也就是电影里的西德曾经回忆说,朱迪的母亲曾经到她的家门口想看朱迪一面,朱迪以自己太忙,拒绝见自己的母亲,西德形容道,朱迪的母亲含着眼泪,离开了朱迪。由此可见,朱迪幼年时所遭受的精神伤害之大、之深。

后来朱迪在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也是针对朱迪的“恋父情结”进行相应的治疗,虽然这种心理治疗是否真的能够反映朱迪的内心状况,但可以看出,朱迪对母亲是深恶痛绝的,这才突出了父亲对她的爱所能作出的“恋父情结”的判断。

这样,《朱迪》在短短的有限的时长中,还是把朱迪一生中的家庭困窘、职场压力、爱情失意等等诸种非普通人能够经受到的凄风苦雨展现得一丝不漏,足以解释朱迪为什么最终以影片里的那个固执、怪诞甚至神经质的老妇形象出现,而她的最成功的作品《绿野仙踪》中那个单纯的邻家女孩般的女孩形象已经找不到一丁点相似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迪》的结尾处,让垂垂老矣的朱迪在舞台上重新演唱她的少女时代演绎的《绿野仙踪》中插曲“彩虹之上”,便让电影的悲情意味达到了高八度的揭示,歌词中提到的“梦想”一词,在朱迪最后生命中似乎已经完美地达到了,她毕竟能够站在万人瞩目的聚光灯下,获得观众的热烈响应,但是,她的人生的悲剧,又反衬着她童年时就在银幕上演绎的追梦之旅远没有那么马到成功,电影留下一种深刻的质疑附着在影片里的余音绕梁的歌音之中,让我们反思,什么是人生的成功,什么是梦想的实现。

结尾处的戛然而止的朱迪的舞台一瞬,对应开头好莱坞大佬所列举的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是功成名就、众星捧月的明星地位,另一种是风轻云淡的凡夫俗子生活,究竟哪一种生活才真正地与幸福相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的朱迪

影片的开头与结尾的遥相呼应,仿佛整个电影就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谜,让我们不得不去直面、去诘问,这也是这个电影让人沉思与反思的原因,而蕾妮·齐薇格用她的精彩演技完成了这种质疑,功莫大矣。

三、《朱迪》里的情感亮色,构建起了电影里尚存的暖意

《朱迪》里表现了朱迪的悲凉人生,但电影里至少在三个方面,表现了朱迪情感中的亮色存在,这些部分,支撑了整个电影的暖意,也让人在影片里感受到传主的内心的善良与温情。

一是对儿女的爱意。

电影里可以表现朱迪在演艺、在爱情、在舞台上的种种的失意,但对儿女的情感方面,她从没有一点懈怠。她试图与她的母亲一直对她的利用拉开距离,努力给孩子以关爱,电影里安排一个情节,她躲进壁橱,与孩子玩起了密切接触的游戏,把朱迪身上的那一份母爱情怀动人地给予展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与第三任丈夫为争夺孩子抚养权而发生的多次交锋,都显现出她的无奈。即使她在舞台表演失利之后,她仍然在公共电话亭里与女儿通话,传达自己的母爱,让人心疼与心恸。

其中与第五任丈夫一语不合,也有着孩子的因素。她一见到米奇,就提到她需要钱款,为的是交付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律师费,正是在这里,当米奇谈到生意破灭、没有进项的时候,朱迪表现出火山爆发般的愤怒,与米奇的感情也急转直下,电影里喻示出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她意识到孩子将离自己渐行渐远,这是她的心头之痛上又插了一把刀。

电影紧接着安排了朱迪打电话给孩子,无奈地交待自己的女儿,她已经无能为力了。

可以说,电影《朱迪》把她对儿女的关切之情表现得纤毫无失,体现了她力求做一个不同于制造了她自己悲剧的母亲的另一个家庭担当,虽然她因为财力交困,无力做一个抚育孩子的母亲,但电影还是通过她的这种无力感,凸显了她的内心痛苦。

二是对观众的爱意。

这也是电影里的巧妙的设置。朱迪在离开剧场的时候,遇到两个同性恋观众,她主动与这两个人共进晚餐,当遍访店家、皆告关门的时候,她只身来到两个同性恋所在的居所,毫无架子,以一个名闻遐迩的大明星身份,甘于做一个下厨的家庭主妇,体现出朱迪内心孤独、寻求普通人温暖的一面,真切地表达了她在繁华背后的那一份对人间真情的渴望。这也是当初好莱坞大佬告诫她要远离的庸常生活里的常规境况,而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她恰恰在这里得到了难以得到的一份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里的这一个虚构,恰恰是朱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在纪录片《西德尼与朱迪》中,有一采访片段,她面对主持人说没有人约她吃晚餐,因为所有人都觉得她应该很忙。在《朱迪》中,朱迪也在采访的时候说,她有能力给予孩子以爱,因为她每天工作时间,就是晚上的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间。

这一切都说明,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朱迪都处于一种孤寂的人生状态,这一点,才是她渴求与普通观众寻求精神上共鸣、甚至贴靠得如此紧密的原因。

影片最后,那两个专门为听朱迪音乐会的同性恋观众终于如愿来到了朱迪演唱会现场,接着朱迪难以唱下去的音律,继续把天籁之声传扬下去。电影在这一段情节设置中,体现了好莱坞惯用的煽情手法,莫须有地添加了这样一段亮色成份,反映了朱迪与观众之间达到的亲密无间的互动与友谊,同时用以说明,为什么朱迪会成为同性恋群落的偶像与崇拜。

三是对同行的理解。

《朱迪》重点表现的是她到英国巡回演出的经历,接待她的女助理实际上是公事公办的一种关系,但电影里显然在她与朱迪之间添加了一种情感的互动关系。

当朱迪因为在台上表现不佳受到观众唾弃,当地的演艺老板与朱迪解约,朱迪也准备打道回府了,而这位女助理与乐手却因为同情心,特意地为朱迪送行,并且安排了一个贯穿全片的道具——蛋糕,当朱迪犹如小孩子一样说蛋糕很好吃的时候,可以看出,这是她对自童年时就缺少的物质营养的一个报复性反弹,同时也体现出她已经察觉到了女助理与乐手给予她的温情回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份温情,才是她后来再一次回到剧场的原因,在这里,她终于留下了舞台上的最后光影,在这个光影里,她获得了她的艺术在观众中的反响与回声,代表着她创造的形象永远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应该说,影片里出场并不多的女助理的形象,也构成了电影里的难得的一份发自真情的人生慰藉。

正是电影里对于这些细节的捕捉,才使得《朱迪》里弥漫着一种温暖的情调,冲淡了传主身上不断感受到的悲凉与人情冷暖,最终的暖意融化了角色身上的一生的苦难,至此,《朱迪》也完成了电影向一个逝去的辉煌明星致敬与崇敬的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这一过程中,蕾妮·齐薇格不惜采取了毁容式的贴近原型,完成了她的一次牺牲自我的倾情演出,奥斯卡授予她以最佳女演员,正是对她的这份至诚努力的奖掖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