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楝花谷雨熟樱桃

樱子初肥蚕已老,楝花风软燕犹忙。

春光过眼如流电,又见新苔满院墙。

这首七绝诗描绘了春天时节樱桃成熟、楝花盛开、燕子忙碌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首句“樱子初肥蚕已老”,描绘了樱桃刚刚成熟,而蚕已经老去的画面。这里的“樱子初肥”形象地表现了樱桃的饱满和诱人,而“蚕已老”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次句“楝花风软燕犹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楝花盛开,花瓣随风轻轻飘落,而燕子则忙着筑巢、觅食,呈现出一幅繁忙而和谐的春景。

第三句“春光过眼如流电”,突然转折,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慨。春光虽美,但转眼即逝,如同闪电般短暂,令人不禁感到惋惜和无奈。

最后一句“又见新苔满院墙”,则是对前一句的延续和深化。新苔长满了院墙,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痕迹。这里的“新苔”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谷雨雨后有感

杜宇声中雨落花,春深风味最宜茶。

卢仝陆羽相如意,我独闲吟思白沙。

首句“杜宇声中雨落花”,诗人以杜鹃鸟的啼声为背景,描绘出雨后花瓣飘落的场景。这里的“杜宇声”和“雨落花”共同营造了一种既悲凉又清新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但生命的美丽仍在绽放。

次句“春深风味最宜茶”,诗人将思绪转向了对茶味的品味。他认为在春天深处,特别是雨后,茶的滋味最为宜人。这里的“春深风味”不仅是对季节的描绘,也是对茶味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致体验和品味。

第三句“卢仝陆羽相如意”,诗人提到了唐代著名的茶人卢仝和陆羽,他们被诗人视为茶道的典范。这里诗人通过提及这两位茶圣,表达了自己对茶道的推崇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品茶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我独闲吟思白沙”,诗人转向了对陈白沙的思念。白沙,即陈白沙,是明代广东的大儒,被称为“活孟子”,是明代心学的先驱与代表人物。他的诗词作品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诗人在此提到他,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大儒的敬仰和思念,同时也借陈白沙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品茶之余,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满地落花人独归

谷雨新晴草正肥,绿阴深处鹧鸪飞。

茶经未读春将尽,满地落花人独归。

首句“谷雨新晴草正肥”,诗人以谷雨新晴为开篇,描绘了雨后草地青翠肥美的景象。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雨水充沛,草木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次句“绿阴深处鹧鸪飞”,诗人将视线转向绿荫深处,鹧鸪在其中自由飞翔。这里的“绿阴深处”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悠然。鹧鸪的飞翔则增添了一丝生机和灵动。

第三句“茶经未读春将尽”,诗人突然转折,提到自己还未读完茶经,而春天却即将过去。这里的“茶经未读”暗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而“春将尽”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一句“满地落花人独归”,诗人描绘了满地落花的景象,同时表达了独自归家的情感。这里的“满地落花”既是对春天即将过去的象征,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而“人独归”则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与前面的清新自然形成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何处寻春色

幽人何处寻春色,竹径穿花蝶自飞。

莫怪东风偏恼客,年来犹未识芳菲。

首句“幽人何处寻春色”,诗人以“幽人”自称,表达了自己对春色的渴望和追寻。这里的“何处寻”暗示了诗人对春色的寻觅并非易事,需要耐心和细心。

次句“竹径穿花蝶自飞”,诗人描绘了一条竹径穿过花丛,蝴蝶在其中自由飞舞的景象。这里的“竹径穿花”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而“蝶自飞”则增添了一丝灵动和生机,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呼应。

第三句“莫怪东风偏恼客”,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东风的“抱怨”。这里的“东风偏恼客”似乎暗示了诗人因追寻春色而不得的烦恼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

最后一句“年来犹未识芳菲”,诗人表达了自己多年来仍然未能充分领略春色芳菲的遗憾。这里的“年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而“犹未识芳菲”则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向往和追求仍然未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