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布

近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图读懂《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形机器人反映了当今世界智能装备的最高技术水平。”梁靓强调,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集大成应用,是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的未来产业。

梁靓建议,针对前沿基础、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系统集成和人形机器人应用相关攻关任务,组织实施“揭榜挂帅”;协调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集智攻关,重点围绕自研芯片、操作系统、驱传动装置、底层算法、仿真测试等关键核心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合,加速前沿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那么,孩子接触科创教育也已成为大势所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为什么要接触科创教育?

01

什么是科创教育?

科创教育,是融合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面向未来以培养科技创新、创造实践、多元思维为目标,以项目制和跨学科学习为模式。

真正以促进青少儿全面发展为培养核心,注重激发孩子对科学、人文、艺术的兴趣,通过兴趣引导,提高孩子的综合成绩和素质,帮助孩子既可成为专才,也可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科创能力的重要性

(一)跨学科整合知识

传统教育中,各学科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联性较差。而实际的研发生产则往往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因此学校的教育和实际的需要总是存在很大的偏差。

而科技创新教育则可以把各种学科知识融合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让青少年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分析、学习、应用、融合,逐渐具备对综合学科知识的整体驾驭能力,具备对事物的综合优化能力。

(二)主动学习思考

传统教育最被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填鸭式”的灌输型教育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教导的知识内容。

而科技创新教育则会花更多时间在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发现、思考甚至讨论上,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得出结论。以此锻炼孩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不再“纸上谈兵”

传统教育中,大多是通过书面教学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活学活用的机会非常少,往往造成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不擅长实践操作。

而科技创新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课堂上不再只有教科书,而是把积木、电线、电路板、芯片、3D打印设备等等搬进教室,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动手能力,将学习到的知识具体化、立体化、真实化。

让孩子尽早接受科技创新教育,接触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挖掘他们的潜能、释放自身的创造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培养灌溉,等待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