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有关情况。发布会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

表示,国家卫健委将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发展和壮大护士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网

全国注册护士563万人,8成以上有大专以上学历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

介绍,近年来,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达到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80%。

各地也结合实际,不同程度开展了老年、儿科、重症监护、传染病护理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工作,使得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同时,当前护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和健康理念的更新,希望得到高质量、人性化、多元化的护理服务。同时,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大多数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情况,老年护理以及老年有关慢性疾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

此外,慢性病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对护理和康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医疗诊疗量快速增长,住院服务量也在增加,临床护理工作的压力也日益加大。这些新情况、新变化,都要求护理工作更加主动对接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到2025年,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比例不低于90%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老年人对护理服务需求非常迫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

表示,为加快推动老年护理服务的发展,我国在2021年确定了北京市等

15个

省市先行先试,积累地方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扩增老年医疗服务资源方面,

试点省份通过转型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等方式,护理院、护理中心、护理站等机构数量明显增加,平均增幅约16%。江苏省、山东省等地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老年护理的床位数量,江苏省给社区服务中心加挂护理院的牌子,这样可以为社区内的失能失智、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同时各地也加大老年护理专业的护士和医疗护理员培训力度,有效扩大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在创新多元化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方面,

试点省份也通过上门巡诊、设置日间护理中心、“呼叫中心”或家庭病床等方式,积极探索将院内的护理服务不断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使得护理服务更加方便可及。

在探索老年医疗护理价格支付政策方面,

有的省市将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与当地的长期护理险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或发展与长期护理保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等,为发展老年护理服务提供支撑政策保障,惠及更多的老年人。

工作压力大!如何为临床护士松绑减负?

护士工作任务重、压力非常大,这在行业内是公认的。那么接下来,如何为临床护士松绑减负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彭斌

指出,协和医院一直重视对护士队伍的支持,在松绑减负、稳定护士队伍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

1.压力大、风险高的科室,加大男护士配比

持续完善护理岗位设置和人才培养,

人力配置、薪酬待遇、职称晋升都向工作压力大、风险高的重点科室倾斜,

尤其对

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血液净化中心

等岗位,持续加大男护士配比,这种配比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关的护理任务。

2.聘请医疗护理员,减轻护士非临床工作负担

尽最大可能降低护士的非护理工作负担,加大支持力度,

医院聘请了将近600名医疗护理员等辅助人员来协助完成部分基础工作及患者生活照顾。

3.全院统一配送药品、静脉配液等物资

在医院统一配送药品和物资,减少了护理人员外出领药、领外资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仪器设备医院主动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

建立了医院统一的静脉配液中心,

这样也减少了护理人员配液相应的时间耗费,也保证了护理和药品的安全质量。

4.优化医院信息系统,

减少护士文书负担和非护理工作时间

不断优化医院信息系统,因为很多护理记录以前通过手工记录,优化医院信息系统以后,通过信息系统减少了相关的工作。

医院添置了移动护理车、智能药柜,提高护理工作和发药的效率,也保证了医院分配药物的准确性。

以前对出院患者随访是通过人工打电话,现在有了智能随访平台,能够更好地减少时间耗费。这样减少了护士书写的负担和非护理工作的时间,让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病人提供病情观察,让护士回到病人身边,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护理照顾、健康指导,更好地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护理方面的问题,真正把护士还给病人。

5.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等持续向临床一线护士倾斜

在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持续向临床一线护士倾斜。

我们医院设立了优质护理服务奖以及协和护理之星、护理成果奖等奖项支持和表彰优秀的护士。

在职称晋升上,根据护理队伍的特点,重点以临床工作业绩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评价指标,助力临床护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