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一点,业务人员和生产工人不一样,生产工人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按部就班,工作过程是可以量化的,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也是必然的,最大或最小工作效能是能测算出来的。但业务人员不是这么回事,过程有多样性和变异性,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创造性因素多,且过程和结果之间不一定是必然的,费力维护的客户不一定就有业绩产出。

公司每引进一个新的生产工人,所能产生的新贡献是有限的,但新引进一个业务人员,则是给公司带来了一个新的希望,一个产品能带活一家公司,一个新员工也能带活一家公司。

客观地来说,新员工刚来,虽然工作能力未知,但热情是有的,对未来的发展希望是有的,工作态度不错,有服从性,且执行力也是有的。新员工刚入职的阶段,是黄金时期,老板要珍惜,要顺应员工的正面状态,认真把握,尽量帮助新员工及早上正轨,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在新员工的入职前后,有几个点得要安排好:

一、问清楚入职取向

也就是主动向新员工问清楚,你来公司上班图什么?是赚钱?是图轻松?是学技术?是过渡?是为了顾家?是为了专业对口?是纯粹的喜欢?还是为了消磨时间?再问一下打算干多久?有明确的时间规划还是根据情况再说?

在明确入职取向之后,再来安排岗位和培养方向就清楚了。在入职取向这个问题上,老板切忌太过主观,假定员工一定就是来挣钱的。

二、学习内容的确定

新员工刚来,肯定是先学习,那具体要学什么,老板得要提前准备。可将各类需要学习的内容,以文字图片的形式整理好,装订成册,在面试阶段就可给到新员工,包括公司历史、组织架构、各岗位的工作范畴、内部通讯录、基本规章制度、工作时间安排、产品(含厂家简介)、价格、流通渠道结构、业务流程、客户特点介绍、消费者特点、客户拜访流程、公司设定的红线等。同时,还可准备些产品样品,一并给新员工,让员工亲自感受一下产品。

注意,一定是白纸黑字的形式进行固化,不能是随口说,更不能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一方面是体现出公司的基本规范性,另一方面,若是老板口述式地传授,员工若是忘记了或是搞错了,也不好意思找老板询问。

三、试工

一定要有试工,时间安排在三天为宜,建议安排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天无论干得咋样,无论今后是否正式入职,都得要给钱。按照正常员工日工资的7-8成支付。

四、发工资的思维调整

新员工初始工作热情的冷却,第一盆冷水就是源自老板的首月工资。

第一,主动告诉员工,当前同类岗位的薪资行情,最高值,最低值,均值。这个别藏着别掖着,因为员工一定也会去打听的,对收集来的薪资行情还会就高不就低,老板主动说出来,还体现出老板的坦诚。

第二,对新员工工资的传统模式,是先少给钱,先干着,慢慢再给涨。若是刚入职干不了几天就走人,那就直接没工资,这样做老板肯定不吃亏。但员工一看这个心就先冷了半截,认为这老板格局太小,太抠,太算计,并且突出了对新员工的不信任,防备心太强。既然给这么低的工资,或是存在干几天拿不到钱的风险,那员工也不是傻子,要么留一手,要么低工资那只能低效率,自己也不能吃亏。这劳资双方一开始就互相玩心眼,就互相防备。

大多数老板都抠,并且还抠在明处,这也是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主要原因。若是想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那在一开始就得大气一点,与其他老板拉开一点差距。新员工的工资在刚开始就可按照正常标准发(即是正常老员工的收入水平),若是员工整体状态良好,即可持续正常工资水平,若是员工的状态不行,再有所降低。等于是老板在刚开始时就是相信员工的,假定员工是能达标的,所以,一开始就按照正常水平给新员工开工资。

五、初期考核

对业务人员的考核,往往是按照结果(出货或是回款)来考核。看起来很正常,但这对老员工正常,对新员工就不正常了,因为新员工刚来,虽然付出了许多劳动,但毕竟是新员工,没有业绩或是业绩很少是很常见的。大量付出却又没有对应的回报,工作热情很容易受到打击,所以,在对新员工前两个月的考核中,只考核过程类工作即可。所谓过程类工作,就是终端的拜访、送货、理货、生动化布置、促销活动执行等工作,只要按照标准把活干了就有考核奖金。这些过程类的工作虽然没有直接产生结果,但也是为了后期的结果产出做的铺垫。

六、考勤考核多元化

若是有多种考勤考核方式的设计,建议在新员工初期阶段别让员工选择,前几个月就只是常规的底薪加奖金模式。之所以初期采取有底薪的模式,主要是给新员工一个基本的安全感。待员工工作几个月后,再来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权衡利弊,选择其他考勤考核模式。

七、老板亲自带

在没有高质量的带岗人和成熟的带岗体系之前,对新员工的带岗一定要老板亲自来带,确保质量。若是简单地丢给老员工带,带歪的可能性较大,甚至是一代不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