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启航新质生产力|上海在行动”系列访谈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打造“中央科创区”,激发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

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

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黄浦区承担着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立足资源要素集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人才荟萃等优势,黄浦区如何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又如何因地制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在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为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实践意义。”中共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指出,黄浦区将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产业研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找准深耕细分赛道。同时,积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着力营造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涌动的良好生态,更好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走访调研(右二)。黄浦区委宣传部供图

发挥区域优势,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厚植沃土

杲云表示,作为全市唯一全域处于中央活动区的行政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黄浦区产业基础深厚扎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欣欣向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世博黄浦片区建设的“中央科创区”。黄浦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黄浦区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加快打造“3+3+X”产业体系,发展以金融服务为核心、商贸服务和专业服务为优势的三大千亿级产业,以文旅服务、健康服务和科创服务为新动能的三大百亿级产业,以及未来潜力产业,不断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浦区内集聚了外汇交易中心、黄金交易所等6家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基础设施,以及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资管等全金融业态的721家持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主体丰富,创新活力充沛。依托外滩金融集聚带,黄浦稳步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目前已经集中链接了一批金融科技头部企业,打造了一系列外滩金融科技品牌,在金融科技新赛道上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

同时,黄浦区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数字技术与商贸、文旅等产业融合,拓展示范应用场景,加快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当前,淮海路商圈正努力打造“数字艺术商圈标杆”示范区,豫园商圈成为上海唯一一家首批入选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数字一大”入选国家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BFC外滩金融中心被商务部评为全国首批示范智慧商店。

“黄浦区始终坚持以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中心,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杲云介绍,2023年黄浦区共落地73家重点科创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数量6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74家,外资功能性机构累计超80家。

黄浦区积极对接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及市级重点改革事项,不断深化“宜商黄浦”品牌建设,创新推出“政务服务舒心畅办”“政府监管无事不扰”“长三角政务通办互认”“企业满意度精准聚焦”四大专项行动;举办外滩大会、ESG全球领导者大会等高规格会议活动,实施外资工作基石战略合伙人机制等,持续优化营商生态;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落地落实,实现了重点企业全覆盖走访;持续加强法治护航,积极发挥良好监管环境、信用环境、法治环境对良好市场秩序的支撑促进作用,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此外,黄浦区充分发挥高度集聚的创新要素和丰富多样的场景资源优势,为企业搭建丰富多元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创新创业生态欣欣向荣。例如举办“长三角金融科技节”“ChatGPT与金融科技”沙龙活动、金融科技前沿形势研讨会等,加强区内各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企业间的多层次互通互享;推出“汇智共进营”“创新加速营”“元·创联盟”等服务平台,精准助力科创企业加速成长。黄浦区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宜居宜业的人才环境、便捷的交通和浓厚的商务氛围,也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因地制宜,找准深耕细分赛道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又反过来成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对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杲云认为要着重把握好“创新引领”“深化改革”“融合赋能”三组关键词。

一是“创新引领”。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前瞻谋划和政策引导,积极抢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二是“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就要求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要持续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通过成果转化应用体现创新价值、创造财富。三是“融合赋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牢牢把握“因地制宜”这个重要原则,一方面要立足自身实际和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另一方面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幕下的上海外滩。黄浦区委宣传部供图

未来,如何结合区域优势发展适合黄浦区的科技创新产业,在上海的科创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杲云指出,随着全球范围内科技回归都市中心城区的趋势不断增强,增加城市中心位置科创布局,对完善全市创新空间布局、强化全市科创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巡视就“加大服务上海深化科创中心建设力度”对黄浦提出了更高要求。黄浦区将坚决扛起“心脏、窗口、名片”的使命担当,以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为动力,积极把握科技回归都市中心城区的趋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产业研究,找准深耕细分赛道,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一方面,立足区域优势和创新资源,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速,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优势。依托中电科上海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大力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建设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集人形机器人研发、测试、验证于一体的创新平台,着力形成机器人产业生态;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发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作用,依托“一大会址·新天地”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外滩“第二立面”等,打造绿色低碳最佳应用场景,支持资本进一步向绿色领域和城市更新领域汇聚,着力打造绿色金融核心承载区;前瞻性布局以优立科技为代表的元宇宙、以脑虎科技为代表的脑科学、以亨睿航空为代表的新材料等新赛道,拥抱未来产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新机遇。

另一方面,探索新技术融入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新路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聚焦金融科技这一细分赛道,结合外滩金融集聚带打造,不断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加速科技与金融“双向赋能”,增强外滩金融科技显示度、集中度和溢出效应,打造金融未来发展制高点;发挥三甲医院等医疗健康资源集聚优势,发展转化医学、整形医学、高端医疗、特色中医等大健康领域,高标准建设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产业园,加快推动研究成果在园区转化落地,打通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持续集聚龙头药企、CRO、SMO等项目,打造环瑞金转化医学产业高地。

激发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激发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良好环境,黄浦区如何统筹做好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人才服务等各项支持配套工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此,杲云表示,黄浦区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浦街景 。黄浦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是加快推动“中央科创区”规划建设。借鉴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经验做法,在浦西世博园区规划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规划总面积192公顷,虹吸全球科创资源。立足全市科创中心建设大局,构建以数字科技、生命健康为核心,以科创服务业为支撑的“2+1”产业集群,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涵盖科学研究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的创新生态系统,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市科创版图升级的“点睛之笔”、全球顶尖创新要素的“融汇之地”、前沿科技展示交流的“创新之眼”,助力提升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供给力度。出台“科技创新12条”“数字产业12条”,支持科技企业向黄浦集聚。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推出“外滩融易行”“金易融”“企业贷”“科易贷”等金融服务工具,发布《黄浦区“企业贷”批次担保业务实施方案》,鼓励企业申请“履约贷”“小巨人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科技特色贷款,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今年,黄浦区将成立由金融、法律、人力、咨询、数据等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的科创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科创服务。

三是推进科创载体提质扩容。建成“党建+科创”特色平台——“申心创想汇”,完成六合大厦孵化基地改造工程,区科创中心孵化基地获得国家级孵化器资质认定,建立区孵化载体联盟,促进服务资源共享,9家孵化载体被纳入市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市级孵化载体数量比“十三五”末增长80%。

四是不断优化人才服务。发布“门楣之光·黄浦人才20条”“科创英才8条”,《黄浦区重点产业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成为全国唯一的全服务产业人才开发目。扩大创新人才落户名额,设置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多渠道筹措人才公寓,试点住房货币补贴,形成“实物配租+货币补贴”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持续办好“外滩大会”“外滩金融峰会”“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为创新人才提供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

“凡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地方,必定拥有生命力旺盛、根植力强大的创新生态。”杲云表示,黄浦区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资源禀赋优势,聚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不断增强“中心辐射”功能。同时,找准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发力点,不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引擎”,构筑战略竞争新优势。

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着眼创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