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雨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山西考察调研,足迹遍布沿黄4市和沿汾6市,要求山西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抓转型,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山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行。”在国新办5月15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表示,多年来,山西坚持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加快打造美丽山西,着力促进共同富裕,山西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3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山西是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这得益于山西坚定向效而行,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山西省副省长汤志平介绍,近年来,山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等综合改革,行政效能得到了大力提升。推出“惠商保”项目,为各级工商户企业提供免费的保险保障。
对于下一步工作,汤志平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山西将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让企业投资更加顺心。去年,山西按季度向民间资本推送项目共5批460个,建立了长效机制。下一步,山西将进一步优化能源、交通、旅游、文旅康养等领域的准入准营,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让企业办事更加舒心。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心的高频服务事项,山西在完成信用修复等13项国家规定动作之外,又确定了14项高频的事项作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事项抓落地见效。
三是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让企业经营更加安心。山西将持续推进“一业一查”,不断完善“互联网+监管”的新型监管机制,坚决遏制多头执法,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深化政府和法院之间的联动,加快涉企案件的办理,切实保障广大企业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家经营更加安心。
四是进一步主动解决难题,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山西将依托涉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企业享受政策的便利度;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政务服务体验员等各平台、各渠道和各种资源,建立“啄木鸟”工作机制,主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去解决问题,用诚心换取企业发展的信心。
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山西农产品品质优且富有特色,既有小杂粮、面食、老陈醋等名声在外的“老特产”,也有大闸蟹、三文鱼、火龙果等“新特产”。
在新时代,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做好“土特产”文章,对于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至关重要。因此,对于特优农业的发展,山西始终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金湘军介绍,一是践行大食物观,突出稳粮保供。山西是粮食产销平衡省,在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三连增的基础上,山西持续夯实耕地基础,特别是打好有机旱作品牌。每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65万,提升粮食作物单产,争取产能突破300亿斤。统筹果、菜、鱼、肉、蛋、奶供给,构建多元化食品供给体系,推动平遥牛肉、隰县玉露香梨、临猗大闸蟹、永济白对虾等“三晋优品”走出山西,丰富消费者的餐桌。
二是聚焦农业现代化大产业,着力提质增效。山西的小杂粮、干鲜果、中药材等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山西也是农牧交错区,草食畜禽品质佳。立足这些资源禀赋优势,山西发挥晋中国家农高区的科技优势,依托晋南果品、忻州杂粮、晋北肉类等平台,打造农业产业强镇和特优农业产业强县、省级重点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以全产业链来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山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分类指导、滚动实施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建设,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如积极发展电商平台、完善农村物流体系、着力解决农特优产品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等。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两年部署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增效工作,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对农村物流进行补贴,有效调动了更多的经营主体关注农民增收,使山西品质优、特色鲜明的产品能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三晋大地孕育了尧舜的德孝文化、关公的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和晋商诚信文化,拥有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风光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同时,山西还是“中国面食之乡”“小杂粮王国”,清香酒、老陈醋驰名中外。
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发挥这一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能和活力呢?
“当前,我们正在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从多方面发力,让更多游客走进山西、体验山西。”汤志平介绍,一方面,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山西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31处,居全国之首。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下一步,山西将加大线上线下多方式、多渠道的推介宣传力度,让人们更多了解山西,对山西感兴趣,持续提升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优化服务保障能力。有好的、优质的内容,也要有暖心的服务。让游客能够更加舒心地留下来,吃一吃、住一住、玩一玩,才能够使“流量”变成“留量”,让“爆红”变“长红”。山西将多措并举,优化景区管理,健全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全方位提升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各种服务品质,全力塑造“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此外,山西还将加大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作为中部省份,山西立足自身优势,建机制、搭平台、促合作,努力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金湘军说。
坚守定位、勇担使命。山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扎实做好粮食产销平衡、能源优质供给等工作,积极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提升太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同时,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流经县突出抓好生态保护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在流域区统筹抓好污染治理与生态经济建设,保护好母亲河,更好造福人民。
抢抓机遇、融入对接。山西抓住国家推进战略腹地建设、加强产业备份等重大机遇,做好规划、政策、项目对接,实现与国家区域战略融合联动发展。向东,将全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重点加强与京津冀的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农特产品、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合作,把山西打造成京津冀重要的保障基地、联动发展的战略腹地;向南,重点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一些区域的交流合作,复制推广自贸区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引进更多先进生产要素。
发挥优势、深化合作。山西将用好产业链链长制、特色专业镇、开发区等抓手,探索共建科技园区、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飞地等,承接好京津冀和东部地区战新产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