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原创 当年同学浮事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头,“网红官员”见了不少。但是落马以后还能再火一把的,我还是头一回见。

河南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落马后,当地网友的评论,几乎一边倒地给他评功摆好,甚至还有人说恨不能以身代之。

他们为什么为朱是西说话?

这样的景象,也算是当今的一个奇观了。别的官员落马,大家都拍手称快恨不得将其就地正法,怎么到了朱是西舆论就换了个风向?

河南省纪委监委的通报原文,是这样的:

“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发出这样的通报,就证明这个人已经被纪委监委带走并采取留置措施了。

监察法中,对可以将被调查人“留置在特定场所”的相关前置条件有明确规定,其中就包括:

“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无论朱是西给南阳办了多少事,在民间积累了多好的口碑,违纪违法的罪名无论如何也洗不掉了。

评价一个人要一分为二,不能因为他违纪违法,就否定他在任期间做的有益的事,同样也不能因为他的成绩而忽略违纪违法的事实。

老百姓感念归感念,上级既然决定把他拿下,那就是他已经突破了底线,应该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不能搞功过相抵那一套。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朱是西的好事做得有多好、实事做得有多实,那都是尽到作为一名市委书记的本分而已。

一名落马的官员,只因在任上尽到了自己的一些本分,就几乎到了让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的地步,这是什么原因?

当下这个社会,人们对某种人越是称道,那就证明这种人越稀少。人们越说朱是西的好,我越觉得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百姓谁不爱好官?

可看到那些网友的评论,似乎只要能办点实事,官员顺手往自己腰包里搂钱也可以得到宽容谅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百姓对官员的要求,居然已经低到这种程度了。而就算如此,仍然有大把的官员做不到。

有位读者给我的留言,是这样的:

“在‘贪’和‘办事’之间,普通人最赞成的是“‘办事且不贪’,理解的是‘贪且办事’,无感觉的是‘不办事也不贪’,恨的是‘不办事且贪’!”

这种说法虽然不够严密,但也算是一种比较朴素的逻辑了,能反映出很多人的真实想法。

谁都希望官员既能造福一方,还能两袖清风、干净坦荡。容忍能吏贪腐,实际上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

诚然,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观念无疑是落后的、是愚昧的、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

但荒诞的背后,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因为选什么人用什么人,这个人怎么监督怎么管,老百姓说了不算。

既然说了不算,那就只能被动接受。

就像那些为朱是西“辩护”的南阳人,难道他们不想要一个不贪不占还能给老百姓办实事的市委书记吗?

想要,不代表能得到。所以他们就只能默默祈祷,那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自己吃得脑满肠肥的同时,不忘给他们端一碗汤。

朱是西似乎给他们端了一碗汤,就已经得到了这么普遍的认可,如果还是个清官,那又是一个什么场景,我难以想象。

本应跟贪官势不两立,如今居然替贪官说好话,你能说他们愚昧无知吗?如果说是愚昧无知,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吗?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吧,就好比年轻人谈恋爱,我从来不相信诸如“恋爱中的人智商是负数”之类的说法,人再盲目,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只因为太缺爱,所以才容易被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