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茶文化已发展成为一种面向社会大众,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通俗文化。

丰子恺《独树老夫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子恺《独树老夫家》

要说雅,不得不提《红楼梦》。

古常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第二回开始就写到了关于“茶”的描述,全文提及茶的地方共有270多处,涉及了关于茶事的方方面面--茶俗、茶礼、茶诗词、茶叶、茶具、宜茶之水、泡茶方法 、品茶环境等等,用茶衬托出了贾府的高贵与风雅。

第四十一回, 妙玉品茶要用梅花蕊上雪--五年前从梅花上收的雪水贮在罐里,埋在地下,如今开了瓮,雪本来是高洁的,再加上梅花的高洁,烹出来的茶水,想来也是十分高雅,再拿出稀世珍玩作为茶杯,可见妙玉的雅。

妙玉请喝“体己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玉请喝“体己茶”

然而往往,雅与俗并没有清晰的边界。

昔时苏东坡,“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日高天热,口干舌燥,睡意上来,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柴门,客气地商讨一碗粗茶,这时谁又敢说东坡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如今早已是中国的代名词,贯穿古今,跨越国界,小可社交,大可外交。

赵佶 《文会图》局部 (北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佶 《文会图》局部 (北宋)

然最开始出现后,却是祭祀时的祭品之一。

古人认为其有“洁净、干燥”作用,为高洁之物,适合用来敬奉,又因产量不多,好长一段时间茶都是达官贵族才能享用的东西。

随着茶叶的人工种植和茶摊、茶肆的发展,茶才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茶是泡在大茶杯或茶缸里的,里面泡着半缸子的粗茶叶子。对比妙玉对水对器皆高要求的功夫茶,这种相对不注重茶味的泡法,咱们姑且统称为大碗茶,打开盖子吹一吹,一缸子茶水下肚,也是一个舒坦~

忙时,喝大碗茶,解解渴,消消乏,这种“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是茶的生活化,平民化。

闲时,喝功夫茶,怡怡情,养养性,这种“琴棋书画诗酒茶”,说的是茶的艺术化,文人化。

伯阳:老北京民俗画《大碗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伯阳:老北京民俗画《大碗茶》

茶就贵在两相宜,可上可下、可俗可雅,像极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能屈伸、可进退,在能讲究的时候必须讲究,在不能讲究的时候必须不讲究,喝茶如此,做人亦如此。

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