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5月13日,央视热播剧《我的阿勒泰》正式收官。剧中北疆的雪山、森林、草原、骑马的哈萨克族少年与穿着长裙的汉族女孩……明净纯粹的生命力,治愈了无数人的精神内耗。
山东摄影家钱捍用十年时间记录了阿勒泰哈萨克族牧民转场生活的变迁。烟尘滚滚,人欢马啸的千年牧道,是看不尽的浩荡,彰显出哈萨克牧民与自然抗争的原始生命力。照片中处处都流露出哈萨克牧民昂扬的精神面貌,展现出阿勒泰地区独一无二的生命魅力,让人肃然起敬!该作品入选第二十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长期关注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一名母亲怀里抱着孩子踏上秋季转场的征途。

转场,是新疆自治区哈萨克族牧民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年3至4月,牧民们便将牛群、羊群赶到位于山顶上的夏季牧场;而到了6至7月,则将牲畜转到位于山腰的秋季牧场;从9月开始到寒冬大雪到来之前,牧民们又将牲畜迁到位于山坡或山下的冬季牧场,并在这里度过整个冬天……如此循环,年复一年。

随着牧民人口和牲畜数量的膨胀,水草资源逐渐匮乏,最原始的迁徙方式也逐渐受到了影响。未来,哈萨克族牧民转场的牧道或许会在科技发展、社会变迁、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慢慢消失,汽车也将替代原始的徒步转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羊群经过的小道扬起漫天的尘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为防止羊群把寄生虫带到下一个牧场,牧民们驱赶羊群到药池里洗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家里要来客人,牧民宰只羊招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清晨,牧民的孩子骑马去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牧民转场途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转场途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转场队伍沿着千年牧道,向夏季牧场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 年,转场途中, 自家骆驼亲吻受伤的小羊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转场出发前,牧民将全部家当装到骆驼背上,便于随地驻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浩浩荡荡的羊群冲下雪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夜里,牧民和羊群在雪窝子里过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茫茫戈壁滩,牧民顶着着零下三十多度的风雪昼夜兼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茫茫戈壁滩,牧民顶着零下三十多度的风雪昼夜兼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在冬季牧场,牧民骑摩托车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冰雪中放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牧民烧一锅冰水做饭,却找不到干柴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漫漫风雪迁徙夜,要一步步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茫茫戈壁滩,牧民顶着着零下三十多度的风雪昼夜兼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冬季没下雪,转场途中人畜饮水成为最大困难,牧民那孜别克双手朝天求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天当被,地当床,风吹草低见牛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庞大的秋季转场队伍沿着千年牧道向前挺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牧民们挑选肥羊出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妈妈骑马放牧,女娃跳着追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60岁的奶奶抓着不满周岁孙子的小手,哄他睡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身着盛装的新娘在伴娘相伴下步行前往新郎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成群结队的羊群从晨雾中出发,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千年古树和牧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四代牧民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有了汽车,老人和孩子再也不用骑在马背上四季奔波转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一辆白色货车在牛群队伍中缓缓行进,货车转场替代骆驼逐渐成了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