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亲家见面,分外眼红。”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亲家之间的相处确实是一门大学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亲家见面时的一种尴尬情况——吃饭谁买单?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关心儿子婚姻大事的母亲。她的儿子在大学期间交了一个女朋友,两人感情稳定,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为了表示尊重,这位母亲决定带着儿子去拜访女方的父母。

为了这次见面,他们提前购买了礼物,驱车从绵阳到江西的一个县城。到达女方家时,已经是上午九点多。双方家长见面后,自然少不了寒暄和家常。女方家长对孩子们的婚事并没有提出太多要求,只是说按照习俗来办,让孩子们自己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到了中午,女方的母亲提出出去吃饭,并邀请了自己的兄弟一起。一行人来到了饭店,女方的母亲热情地点了一桌丰盛的菜肴,还特意点了白酒。男方的母亲担心浪费,建议少点一些,但女方的母亲坚持多点一些,说吃不了可以打包。

饭局结束后,服务员拿着账单走了进来。男方的母亲期待女方家长会主动买单,但女方的母亲似乎没有这个意思。最后,女方的女儿示意男方的儿子去结账。男方的儿子乖乖地去付了账,回家后,母亲得知这顿饭花费了2300多元。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不知道这是当地的风俗,还是女方的家长对他们的考验。

在笔者看来,亲家之间的相处确实需要智慧和包容。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双方都应该多沟通,了解彼此的风俗习惯,避免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误会。同时,我们也应该教育年轻人,让他们学会独立处理这些问题,毕竟婚姻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