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原电力部直属高校,南京工程学院的电气专业,在江苏电网里,认可度很高,校友遍布全省。

就业质量好,自然,录取分数也不会低,近些年水涨船高,电气专业的录取分数,比肩中下流211。

不过,由于整体学科实力一般,它一直以来挂着“学院”的名字,不熟悉的人,还以为它是三本、大专呢。

此外,它没有保研资格,也没有学科评估的资格。

南京工业大学,前身是南京化工学院,起源于国立中央大学的化工系,化工专业颇具实力,学科评估为a。

南京工业大学2023届学生的保研率约为4.88%。

不同学院和专业的保研率有所不同,例如建筑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保研率为5.77%,建筑学专业为5.21%,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则为13.86%。

那么,放弃南工程电气,选择南京工业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2013年-2022年在南工大经历了本硕博九年,回望求学的生涯,有收获也有辛酸。

当你努力时,你身边会有一群追梦的孩子。

2013年考入南京工业大学土木类专业,由于成绩还不错,在下学期转专业进入化工学院,并进入菁英人才学校,这个地方都是各个学院选拔出来比较优秀的学生,平时听听讲座,上上英语培训课,也是在这个班上认识了各个专业优秀的同学,最后成为好友。

大部分选择读研,现在有在清华、西湖、上海有机所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

菁英人才学校,每个人在大二会有一个导师,我也是在此机会认识了现在的导师,最终选择了留在本校。

当你努力的时候,学校会提供足够的资源。

大一的时候,我们物理老师说有个江苏省物理实验大赛,课上问全班要不要参加,那时他主动帮忙联系其他学院学生组队去参赛。

数学课上老师推荐去参加数学竞赛(国内的和美国的),大二的时候学校组织数学建模,大三的时候化工设计大赛等等,学校提供了很多机会。

我也有幸获奖成为推免生中的一员。

当你努力的时候,学校会给你足够的平台。

在化工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或许说出去比较厉害吧。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把学生送到国外交流的机会,有去香港、意大利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生活补助(根据项目或导师的不同会有差异),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膜表征设备等等,拥有较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氛围。

在科研上虽然比不上同届发NC的学生,但是在其他领域也会有自己的优势。

最后关于就业,在找工作的时候,学校提供了机会与天大,川大,华理,北化以及大连理工的兄弟高校同台竞争。

但是不得不承认工大的生源质量远不如其他几所学校,因此大公司录取人数上也不如其他几所高校。

当你足够优秀时,工大也会有资格成为你的敲门砖。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先来定个调子吧,谈谈现在的工大。

首先大环境下,不知是不是当初工大领导的眼光好,目前江浦校区的地理位置,应该是南京所有大学新校区里最具发展后劲的(想想当初的鸟不拉屎的地方)。

国家级江北新区中心地带,工大在江北新区应该属于TOP1高校了,周边的很多工大科技园,未来江北新区的部分产业,肯定会和工大的研究方向挂钩,依托资源,互相辐射(另外说一句,现在投资房产,只推荐江北新区和高新区这两个地方)。

当初上学时候,很多同学都很浮躁和迷茫,毕竟能提供的平台就在这里。

我希望现在在看的学弟学妹,如果你是工科的,一定要好好谋划毕业的从事行业,从事什么样的岗位、什么级别的企业,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平时的专业课必须好好听,假期一定要努力找相关的实习,这样毕业的你一定会事半功倍。

说实话,当年自己也是浪费了好多时间,但是核心的专业课还是好好学的。

还记得当时上院长的大专业课,我可能是那半个学期唯一一个主动举手去回答专业问题的学生了。(可见,大家上课都在玩手机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能给你的平台就这样,敲门砖敲开门以后,一切都靠自己。

你们觉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