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木冉

中正殿念经处,隶属于内务府,是清朝皇帝首次在宫廷中设立的专管藏传佛教事务的官方机构。最高长官为管理中正殿事务王大臣,其下设有员外郎、副内管领、笔帖式等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中正殿念经处设无品级苏拉笔帖式34名。但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档案中看,其名数并不仅限于此,且还设有委属首领、效力行走苏拉笔帖式等职缺若干,他们具体从事缮写奏折稿案、布置佛事坛场、领办念经物料、宫内值宿等基础工作,分别由管理中正殿事务王大臣等官从内务府三旗包衣和上三旗蒙古护军内自行考选,经奏准后方可补用。

那么,中正殿念经处的苏拉笔帖式是如何选补的呢?

选用内务府三旗苏拉笔帖式

苏拉笔帖式,初名“铺排苏拉”,意为布置佛事坛场的闲散人。中正殿念经处初设铺排苏拉28名,均选自内务府三旗包衣。如《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康熙三十六年议准,于内务府三旗各管领下,挑取披甲人二十八名,充当铺排苏拉。”

雍正元年(1723年),铺排苏拉始更名苏拉笔帖式。此后内务府苏拉笔帖式人数逐渐裁减至22名。且遇有缺出,内务府三旗中的披甲人、闲散幼丁均可参加选拔。其中披甲人补取苏拉笔帖式后,仍食原来钱粮;而闲散幼丁因其本身并无所食钱粮,故补取苏拉笔帖式后,不仅每月可暂行添给一两钱粮,且遇有其所属佐领、管领下披甲出缺,亦可照例由内务府交都虞司等处办理扣补。

新任苏拉笔帖式福永仍给披甲钱粮事呈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升转上,当差年久且勤勉的内务府苏拉笔帖式,可补中正殿念经处所悬八品笔帖式之缺。此外,若中正殿实无升途,其升转又分为保升和不保升两种情形。保升,即保送内务府,经过拣选后入班升用。其中佐领下人,拣选骁骑校;而管领下人,则拣选副内管领。如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苏拉笔帖式正黄旗博文管领下披甲诚明被奏准补取和敬公主府长史后,所遗苏拉笔帖式之缺,由正黄旗连成佐领下披甲福永补取。至嘉庆十三年(1808年),福永在此当差二十四年,尚属勤勉,故被保送内务府,备选骁骑校升用。不保升者,则多拨回原属佐领、管领下披甲。如中正殿念经处苏拉笔帖式钟瑞,自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在写佛号处效力当差二十余年,无过,因嘉庆五年(1800年)以来家道更较寒难,实不能承应中正殿之差,故经呈请后被拨回原管领下披甲。

正黄旗佐领下披甲苏拉笔帖式福永保送骁骑校事呈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差怠惰者,则会受到惩罚。如清宫宝华殿开闭殿门及同太监喇嘛交接等事务,中正殿念经处原本派出苏拉笔帖式9人,编作3班,轮班值守,每日接班者均于早晨天未明时就打开殿门进行打扫、摆供。一日,乾隆帝到宝华殿却差点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天当班的委署首领苏拉笔帖式戴玉,日出时分仍未前来开启宝华殿殿门,幸被其所管官员及时发现,没有酿成大过。后所管官员叫来戴玉对其稍加教训,戴玉自认为没有误事,反称“请直接告我,将我办了,在哪不吃口饭”,胡乱推诿,不知体统。戴玉终因宝华殿当班怠惰,被革去了每月所食的披甲钱粮米石。

内务府三旗苏拉笔帖式升转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增设上三旗蒙古苏拉笔帖式

上三旗蒙古苏拉笔帖式,均选自上三旗蒙古,因其晚于内务府“铺排苏拉”而设,故而设立之初均被称为“补排苏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仅设有5名,雍正元年,补排苏拉亦更名为苏拉笔帖式,又增设7名,故有总额12名。《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为:“康熙五十九年奏准,增设外旗蒙古助教一人,护军一名,为铺排头目,护军五名充当补排。雍正元年奉旨:中正殿念经处铺排等俱更名为苏拉笔帖式。又奏准,增设外旗蒙古护军七人,作为苏拉笔帖式。”

上三旗蒙古苏拉笔帖式之缺,由各蒙古旗自护军、领催、前锋等内,选取通满、汉、蒙古文翻译,能缮写满文折本,且年壮优良者,送至中正殿念经处,由管理中正殿事务王大臣等考补。早期为充补苏拉笔帖式一缺,上三旗蒙古均要各选2人,再从6人中挑选1人补取。一旦入选,暂停原职,从前承担的杂差均不用再承担,但仍照常领取原来的钱粮,且遇有升迁还可照常升任。

同内务府三旗苏拉笔帖式一样,当差年久且勤勉的上三旗蒙古苏拉笔帖式,也可升任本处八品笔帖式文职。此外,蒙古苏拉笔帖式原系武职出身,也可保送侍卫蓝翎、护军校、骁骑校等武职,甚至还可远赴外地如察哈尔都统衙门等处任职,不分内外,文武互转,升途较宽,不失为对上三旗蒙古旗人的一种优待。

正如福格在《听雨丛谈》中所言:“我朝效法三代,八旗仕进之阶,不泥一辙。大臣故不判其文武,下至食饷弯弓之士,亦有文职之径。如骁骑校、护军、马甲选赞礼郎,若柏唐阿、亲军、马甲升笔帖式……均存因材器使之意。”

蒙古苏拉笔帖式一旦当差有误,也要被革职或记过。如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九月初五日,中正殿念经处喇嘛饭房的厨役林二与裱匠刘五在内值宿,二人因差毕无事,相坐闲谈,一时声高,被当班的护军抓去审问。禁城之内当差,理宜安静,不应任意聚谈,二人均被重责三十大板。其主管苏拉笔帖式正黄旗蒙古护军景福等二人,在内值宿有管辖诸人之责,却对二人聚谈一事,漫无约束,亦属不合,故被呈送内务府堂记过一次,以示警戒。

苏拉笔帖式景福等送堂记过事呈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拉笔帖式等虽是中正殿念经处内部从事繁杂差务的无品级员缺,职位虽卑,亦须敬畏规矩,慎终如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