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觉支又叫七等觉支、七觉分,七菩提分。七觉支是佛子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的用功方法,所以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用这七觉支来检验自己,就是:念、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这七觉支。

念觉支是,佛子闻熏正法念持不忘。择法觉支是,闻法以后能作思惟,思惟以后能对法作出简择,弃舍邪见而入正见。精进觉支是,佛子能简择诸法,舍弃邪见,心住正见,而精进修持,心不退没。喜觉支是,精进修持佛法,观知诸法虚幻,生起对三乘菩提的信心。猗觉支是,因善于抉择修持,所以得于喜心,然后遍身受乐;也就是说,由于对佛法善于抉择,精进修持而得喜心法乐,因喜心法乐的缘故,而遍身受乐,就是猗觉支。因为有修有证,并对所修所证一一验证以后,心得决定,所以住于一境而不摇动,乃至发起禅定功德,就叫定觉支。舍觉支是,因猗觉支而得喜心法乐以后,观诸身心受乐也都是无常,所以除一切受,叫舍觉支。

以上所说七觉支,是依二乘声闻所修来说的。菩萨因所证菩提不同,所修的七觉支不同于二乘。

菩萨是证法界实相的缘故,依法界空性,观七觉支也是施设幻有,对于诸法不生忆念,这是菩萨的念觉支。然后菩萨观察诸法,无非空性真心之自现自取,七识妄心在这个当中自生分别,于空性而言,实在没有一个善恶染净可得,这样住无所得的正见的缘故,菩萨得择法觉分。菩萨不以坏灭三界有为法而证菩提,还在三界诸有为烦恼中,不离烦恼而证菩提,这是菩萨的真精进,叫真精进觉支。菩萨在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不愁忧烦恼,因为证诸法唯心所现,实无所得,所以喜忧相灭,这就是菩萨的喜觉支。菩萨了知一切诸法都是自心缘于自心,除此以外没有一切法可得,心乐安住无所得境,这就是菩萨的猗觉支。菩萨能深入证验自心所取、能取都是如来藏所现,所作主的心没有一法可得,这样而心得定性,不移不转,这叫菩萨的定觉支。菩萨得心定以后,观这个定心住心亦妨涅槃,也就是说,观这个能定能住的心一样是妨碍涅槃的,这个能观具慧之心,这个意识心也应该舍弃,不着不贪自心,住在不知不见的如来藏的无住境界,这是菩萨的舍觉支。

菩萨所观的七觉支空。大乘佛弟子,想要入佛法的殿堂,应该以菩萨所观的七觉支而来自行检验。

三十七道品,是初学佛法可以依止次第修学的法道。但是大乘三十七道品,诸菩提分所证有别于声闻所证,差别主要在于,菩萨是依于胜义谛的法界实相,而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声闻是依于世俗谛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无常断灭之法来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这个智慧是有异有同的。相同的部分,是菩萨同样要证世俗谛蕴处界诸法的无常空相,这是菩萨与声闻同知的,而胜义谛就不是声闻所能了知的,菩萨是依于法界实相如来藏心的亲证,来观察这三十七菩提分法,这是最主要的差别。

映日荷花别样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