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部分高铁、电、水、天然气、公交、地铁等都在涨价,给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影响,毕竟,这些领域都是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而我们至今没看到大规模涨薪的相关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涨价的原因,有报道说这些涉及基础民生的物资价格太低,导致运营的企业事业单位连年亏损,财政以往会有大幅度的价格补贴,在当前财政压力较大的现实情况下,补贴必然减少,而减少的这部分就需要使用人来承担。我认为,这还不是主要的原因。

涨价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为了对抗面临的经济通缩,今年前3个月,我国CPI持续在-0.8%—0.7%之间,长期处在低位。而今年国家的预期CPI目标是3%左右,3月份我们的CPI只有0.1%。

CPI是衡量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CPI反映的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当指标低迷时,通常意味着经济活力不足。

不采取措施下一步就可能是通缩,就会物价不涨、投资低迷,需求萎靡、普通人更愿意进行现金储蓄。

通缩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增加,加速经济衰退。

所以,必须寻找方法提前刺激经济,而通过让基础商品价格上涨起来,是迈开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中国铁路12306官网发布,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高铁线路将调整客运票价,票价涨幅在20%。

燃气价格也在被逐步推涨,《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有超130个市县发布了联动机制文件或者通知,推动居民燃气价格上涨。深圳第一、二、三档价格分别上调10%、9%、6%。

水价也紧随其后,广州、上海、湖北襄阳襄州区等地都上调水价。5月9日,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举行,共17名听证会参加人均表示理解和支持水价调整。水价上涨涉及居民部门和非居民部门。

4月3日,广州市水价调整,共提出两套调价方案听证。两套方案的平均供水价格均为3.4元/方,较现行价格提升0.87元/方(+34.4%)。

电价也开始逐步提价,广东、湖南、安徽、江苏多省公布电价调整方案。安徽将目前执行的7、8两个月的峰谷时间段扩大到7、8、9、1、12五个月,峰价上浮比例从81.3%提高至84.3%,谷价下浮比例从58.8%提高至61.8%,即峰价更高,谷价更低。

湖南第二档每千瓦时加价5分,第三档每千瓦时加价3毛。

价格调整效果是迅速的,4月份,CPI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同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消费需求逐步恢复,

我们可以看出此次涨价是一次有计划、温和、受控的上涨,主要目的是将CPI推入3%,让经济从通缩转向通胀,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活力。

国家有国家的考量,个体有个体的苦衷,毕竟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基础性产品的提价直接推高了生活成本和压力。

公共服务涨价可以说是刚刚开始,公共成本的涨价成本会随着经济链条向其他行业传递,带动其他产品和服务上涨,我们普通人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肯定是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压力,他们不得不削减其他方面的开支,例如娱乐、交际、教育、医疗、旅游等等,这些都可能间接影响到其他经济领域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想方设法地增加群众的收入,通过各种办法增加就业、提高收入,让大多数群众能有一个稳定的、增长的收益,购买力提高了,就能够从容应对基础生活要素涨价时带来的生存压力。

在涨价的流程一定也要做到公开透明,不能每次涨价总是稀里糊涂,要加强对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事业企业的监督,同时要让普通群众充分参与并能够表达真实意愿。

一句话,涨价要涨得明白、涨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