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从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腐朽清朝的国门后,就有各阶层的仁人志士用他们的努力来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他们中的一部分坚定的选择了在浙江嘉兴一艘红船上建立的中国共产党。

这些人中有农民,知识分子,甚至还有曾经的军阀,但是他们却紧紧地团结在毛主席周围,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建立了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毛主席究竟有什么魅力呢?能以一个普通的师范生的身份统帅群雄,并带领他们走向胜利呢?

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

毛主席最令人佩服的就是他的战略眼光,他总是能穿越层层迷雾抓住事情的本质。

秋收起义以后,毛主席带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不久之后,朱老总也带领南昌起义后剩下的部队来到了井冈山,朱毛会师,在这大山深处建立了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一簇小小的火苗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打击之下,当时的重点是必须明白未来的道路如何开拓,才能决定革命的火种能不能生存下去。

为此毛主席创造性的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认为我们不能学苏联的路线,中国的主要阶级是农民阶级,必须根据中国的现状,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虽然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后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生存和壮大证明了毛主席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总和别人聊天的过程中就这样评价毛主席:“很多时候毛主席的决定没法理解,但是时间证明最后毛主席总是对的。”

朱老总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朱毛是分不开的。

对于后来的抗日战争,毛主席更是提前好几年就预言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结局,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当时的日本占领了我国大片领土,国内人心惶惶,很多人认为中国要亡了,但是毛主席认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日本法西斯越打越弱的,而中国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日本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证明了毛主席的判断是十分正确的。

毛主席的军事才能

毛主席不仅是一个战略家,也是一个天生的军事家,在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打出了军事生涯代表作。

毛主席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溃败的军阀士兵打起了学校的主意,当时只有24岁的毛主席组织志愿军,联合警察在学校设置了一个包围圈。

有枪的警察把守学校的后山,学生们把守前门,等溃兵进入学校的时候,学生们和警察一起出击,逃兵们本来就风声鹤唳,被这么一吓,全都抱头鼠窜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包括毛主席本人最喜欢的军事杰作还是四渡赤水。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毛主席原定的北渡长江计划无法实施,于是决定挥师向西,一渡赤水。

然而等待红军的仍旧是川军和滇军的步步紧逼,毛主席下令部队二渡赤水,再一次占领遵义。

为此蒋介石只好重新整理部队,围剿红军,面对来势汹汹的老蒋,在毛主席指挥下红军三渡赤水,重新来到四川南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蒋介石根据形势判断,红军一定要北上了,但没想到毛主席再一次带领红军渡过赤水河回到了贵州,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毛主席的天才指挥和二局的情报相结合,将老蒋的几十万部队耍的团团转,也怪不得陈毅将军说:“你不信毛泽东是你没水平了!”

毛主席的个人魅力

作为领袖,毛主席却十分平易近人,有着特殊的人格魅力。

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一点也没有领袖的架子,而是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带斗篷,一步一步跨过雪山和草地。

在陕北的时候,毛主席接受斯诺的采访,穿的是朴素甚至简陋的衣物,住的是窑洞。

根据身边人回忆,毛主席十分幽默,经常和身边的人开玩笑,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表达严肃的问题,营造轻松地氛围,大家都喜欢和他待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是一位军事家和革命家,毛主席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将个人的革命志向和古典韵律相结合,创造出了诸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等优秀名篇。

陈毅就经常拿着自己的诗作来请求毛主席点评指教,可见大家对毛主席文学造诣的认可了。

毛主席的字也是写的很好的,他的草书奔放豪迈,气势磅礴,被人称为“毛体”。

人民民英雄纪念碑的八字碑文,人民日报的报刊封面都是毛主席的题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的中肯评价

毛主席从青年时期,就立志救国,拯救中华民族,为了革命,毛主席牺牲了无数的亲人和朋友,自己也遭受了万重磨难。

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坚定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最终历经千难万险,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他的人格魅力受到所有人的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和历史证明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毛主席的判断是多么重要和正确。

这也证明了叶剑英元帅对毛主席的评价:“历史证明,没有毛主席是不行的。”是十分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2016年8月12日 新华网 毛泽东为什么称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
2024年1月14日 河南日报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人格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