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周边国家中,印度的对华政策一直是时而强硬,时而松软,飘忽不定,如同天气一般阴晴不定。从整体趋势来说,自2020年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发生以来,印度就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莫迪政府不仅在边境地区部署了数十万重兵,更是频频插手我国的南海和台海事务。当然,莫迪作为老牌政客并不是愣头青,他对中印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印博弈的后果心知肚明。据澎湃新闻报道,5月7日,中国新任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表示,目前中印两国在边境问题沟通上已经达成共识,中印两军已经从边界西段4个点位“脱离接触”,这为中印关系回暖打下了坚实基础。莫迪的这次让步,正是从印度核心利益角度出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来说,印度在军事领域挑衅中国,完全没有胜算。在中印边境,印度虽然持续增兵,但解放军西部战区也针锋相对,完全没有给印军任何可乘之机。眼看陆地上挑衅不成功,印度为了继续推进“向东政策”,又开始在海上做起了文章。5月8日,印度海军正式宣布,由“德里”号驱逐舰、“基尔坦”号护卫舰和“沙克蒂”号补给舰组成的印度“东方舰队”将出访东南亚多国,其中就包括菲律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中菲在南海剑拔弩张,印度的这一举动无疑是火上浇油,给中国一个下马威。殊不知,所谓的印度“东方舰队”,仅仅是一批破旧古董军舰。就在近期,解放军重拳出击,“福建舰”航母海试归来,055大驱频繁出现在南海,就连美国都不敢在南海轻易挑衅中国,所谓的印度“东方舰队”更是成了丢人现眼的笑话。

在忙于挑衅中国的同时,莫迪却猛然发现“后院起火”。因为印度大选自4月19日拉开帷幕,虽然莫迪所属政党印人党及其联盟优势明显,但由于印度大选选民多达10亿,莫迪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就在这个敏感时期,印度内部发生动乱。根据参考消息报道,近日印度“纳萨尔”武装再度和印军发生激战。目前,印度本土依然存在多支地方武装,再加上宗教、民族因素错综复杂,如果莫迪政府分心外部事务,一旦国内出现大规模动乱,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这样的局面下,莫迪自然希望和中国缓和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对于一直追求大国梦的莫迪来说,一旦和中国交恶,生机勃勃的印度经济将遭遇重创。按照印度智库“全球贸易研究计划”5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2024财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184亿美元。其中,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有98.5%是工业品。对于全力发展工业制造业的印度来说,一旦失去了中国这个供应市场,印度本土制造业将寸步难行。此前,印度为了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曾经拒绝加入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但这一结果却导致印度的贸易赤字持续增长。吃一堑,长一智,莫迪显然不会再做赔本买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根本来说,印度长期和中国交恶,既是由自身国家政策所决定的,同时也离不开美国的影响。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美国一直拉拢印度,希望借此牵制和威慑中国。虽然说印度和美国走得越来越近,但更多的是为了从中获取利益和好处。比如,印度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就成为俄乌冲突的大赢家。对于倡导不结盟政策的印度来说,并不甘愿成为美国的棋子,也不愿意为美国的“印太战略”去和中国对抗。因此,美国想要挑拨“龙象之争”实现渔翁得利的阴谋根本没有市场,而越发清醒的印度,也将重新回归中印友好发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