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省赤水市16个乡镇与四川省合江县6个乡镇接壤,跨省矛盾纠纷较多,纠纷调处“共识达成难、人员管控难、统筹协调难、纠纷化解难”,基层依法治理陷入困境。为切实解决省界接边调解化纷合力不强、权责不清、衔接不畅等问题,两地探索出矛盾纠纷“三联三促”工作法,有力破解了治理难题、提升了治理质效。

机制联建促共识

制度共建强统筹。共同签订了《赤水市合江县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合作协议书》《川黔边际基层社会治理协作协议书》等协议,推动两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搭建了县、乡、村三级立体联防联调网络体系,确保跨省纠纷有机制、有措施、有责任。队伍共管强联动。成立“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领导小组”、“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委员会”等,完善三级立体联防联调网络体系,整合司法所、调委会、法律明白人等力量,构建强大调解网络,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省际边界。议事共商强融合。分别在两地司法局设立“边界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建立《边际协作共商工作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诉调对接工作制度》等多项制度,将接壤地调解员统一编入“赤合调解工作队”,推动两地调解员队伍融合,营造共建共融的良好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贵州省赤水市、四川省合江县签署跨省联防联调协议书

纠纷联解促共和

纠纷排查无遗漏。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模式,在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设立“民情驿站”,组建由党员干部、网格员、联户长、乡贤构成的“竹都勤务员”团队,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土地争议等进行细致排查。通过建立分级分类台账,实现矛盾纠纷的全面记录,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全覆盖。信息共享无缝隙。建立联调通讯录,利用QQ、微信群加强日常沟通,完善“月联络、季通报、半年会商”机制,通过电话、微信等实时交流跨界纠纷信息,密切监控矛盾动态,确保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每半年进行工作交流,持续优化联防联调流程。纠纷化解无升级。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合会商、分级办理”模式,小纠纷由村级调委会初步调解,未解纠纷则由乡镇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调解,重大纠纷则由县级部门专项调处。对于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采取共管共商策略,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近年来,通过三调联动,成功调解接边矛盾纠纷800余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跨省五镇(乡、街道)联防联调工作座谈会

发展联盟促共赢

道路互通增动力。共同开发丰富的接边林地资源,通过联调联防机制,协力推进跨界道路建设。两地村组群众群策群力,共同协商,达成了一系列修路方案,新建竹原料运输公路2666公里,每年砍伐竹原料10万余吨,实现产值3500余万元,经济发展活力得到有效释放。联动调解添活力。建立联调机制,化解工业与产业园区矛盾,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居民互购房产相互消费,劳动者跨河工作紧密合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济活力不断提升。文化交融强合力。节日庆典、文化联谊成为交流的桥梁,增进相互理解与融合。赤天化纸厂复工、绿色产业园区持续推进、经开区大力发展、天鹅堡天岛湖度假项目相继建成等,为3万余名群众跨地旅游、康养、就业提供便利,也助推近6000贫困人口迈向小康,彰显了两地文化互鉴的巨大潜力。

来源:赤水市司法局

终审:李克炯

复审:黄 艳
初审:陈 睿
编辑:罗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