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曾说:“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她才华横溢却也流言不断,我们该怎样解读张爱玲的人生?11月16日苏州保利大剧院,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将给出答案。

不幸的人,一生在治愈童年:

张爱玲的童年并不幸福。年幼时,她思想新潮的母亲因实在无法忍受酗酒的父亲,抛下张爱玲和弟弟独自飘洋过海,去了美国。跟随父亲一起生活的张爱玲经常被父亲和继母责骂,在父亲家里,她的内心只有无助与窒息。

当她下定决心寻找母亲,希望与母亲生活时,母亲虽然留下了她,但时常抱怨她花了自己太多钱且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张爱玲在母亲家里同样感到自己是个累赘。母爱的缺失使她虽然高傲,但内心深处难掩孤独和对爱的渴望,父爱的缺失使她对外年长男子的关心照料格外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错人,是感情里最大的灾难:

就像《小团圆》中单纯天真的九莉恰好遇见风流文人邵之雍,胡兰成出现在张爱玲的生命中,注定是一场劫难。

或许是童年时期的缺爱令张爱玲渴望真挚的爱情,又或许是因为写尽了爱情小说,所以心中对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十分向往,张爱玲遇到了胡兰成,即使对方年纪大她十四岁且已有家室,但在对方的赞赏、关心之中,张爱玲仍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他,愿意抛弃一切,哪怕“低到尘埃里”也只希望能与胡胡兰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即使是这样朴素的愿望也没能实现,胡兰成在形形色色的女人中流连,将张爱玲的真心随意践踏,张爱玲逐渐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改变这个早已风流成性的人,于是她选择转身离开,“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群索居,她有着怎样的后半生:

张爱玲于1955年以中国难民的身份前往美国她最初在纽约落脚,后来搬到伯克莱,但由于水土不服和健康问题,最终在1971年秋季搬到了洛杉矶。来到美国后,张爱玲邂逅了在她人生中同样十分重要的人——赖雅。

赖雅是德裔美籍剧作家,虽然两人年纪相差极大,但情投意合,志趣相投,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然而,婚后不久,赖雅就卧病不起,张爱玲承担起了照顾丈夫和养家的重担,她每日奔走,数年如一日,照料了赖雅十一年,直至赖雅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多次搬家,行踪不定,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她也仍然是孤身一人,曾经无限风光,最后竟是如此的落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怀着最大的尊敬编排情节,希望能够让观众们感受到张爱玲的种种人生思考和她那些不为人知的心酸寂寞。

话剧穿插着三个时空节点即1943年的上海、1994年的美国公寓、2020年怀念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直播间,以此探讨张爱玲的童年经历、青年时期、晚年生活,以及我们当代人应该如何批判性地看待张爱玲的人生和文学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也曾风光,她也曾落寞,张爱玲的人生充满了太多传奇色彩。11月16日,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即将来到苏州保利大剧院,为你解读张爱玲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