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是应该表现的时候才表现,不应该表现的时候最好不要表现。
「曾仕强每日箴言」
现代人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十分爱表现,非常爱出风头,喜欢各种炫耀。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秀”。
我们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各种各样的“秀”,有秀财富的、有秀恩爱的、有秀优越感的等等。
有人说这是个人的自由和虚荣心作祟的人之常情,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种价值观层面的正确与否。
今天我们主要聊一聊跟它相反的一个词,叫潜。
01.潜的背后涵义
我们常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普通人要表现自己可以,因为一共就那么多,怎么显露都无所谓。
大家看刘邦就知道了。刘邦到了快成功的时候,还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会成为真命天子。
真人是不露相的,因为一露,命就没有了。而一般人尽管显露,爱怎么露就怎么露。
《易经》共计384爻,第一爻就是乾卦的初爻,称为“天下第一爻”。这一爻用一个字就讲清楚了,叫作“潜”。
“你听过吗?”“没有。”“你会吗?”“不会。”“你有意见吗?”“没有。”这就是潜。
现代人总觉得这样不对,是不诚实、不实在的表现,其实不然。
比如,一个人如果刚到一个地方就发表很多意见,当地人一听就知道你是刚来的,你对当地是完全不了解的,那你的处境岂不是很危险?
但是,潜,并非有意见不表达。而是有话暂且不讲,先听别人讲。
因为如果自己一讲出来,别人马上给你难堪,或者你讲完后别人讲的比你都高明,那你岂不是无地自容?
所以中国人经常说“我没有意见”,然后听来听去,如果大家的意见都比自己好,就很庆幸自己没讲;
如果听来听去觉得大家的意见都不如自己,那要不要讲呢?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不一定非要公开讲,可以稍后私下跟领导讲。
潜,是应该表现的时候才表现,不应该表现的时候最好不要表现。
现在的小孩子都很惨,就是他有什么就要秀出来,叫做秀。
大家很喜欢展示。现在不管是老师,或者是家长,都教小孩尽量把他的才能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不妥当的。
中国人是讲隐藏的,你看“潜龙勿用,履霜坚冰”都告诉你,没有搞清楚状况之前,任何话都不要讲,任何事都不要显露出来。
02.有能力的人更要潜
老实讲,潜不住的人是没有什么才干的。你一共就那么多,露了人家也不会杀你,那你有什么好露的?
当没有人把你当对手的时候,就说明你是不够资格的。你挑战人家,人家看到你笑嘻嘻的,就说明你根本没有挑战的能力。
可见有些人学习西方的东西,是很粗浅的,说什么表现出来才是有自信,这种人能有多少东西可以表现?两三下就露光了。
所以,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是没有资格讲潜的。
我有一次在纽约跟犹太人聊天的时候,犹太人就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说:“全世界就你们犹太人是最会做生意的。”
他听了之后摇头,说:“就是这句话把我们犹太人害死的,你知道吗?”
我说:“怎么会?”
他说:“所有人看到犹太人就提高警觉。你们中国人说不会,最后我们都被你挖光光。”
所以为什么犹太人最气中国人,认为我们最会“做假仙”。“做假仙”才有得赚。
所以中国人不该你表现的时候应该深藏不露,你看《易经》告诉你,潜龙勿用!
就算你是龙,在时间不合适的时候,暂时也不要乱动。就算你很会,你也要先说不会,在只有你非出不可的时候才能出来。
比如,现在很多人,公司开会一提问他就举手,站起来说:“这是我经过三天两夜的琢磨,长期的观察跟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
说完之后所有人都说,浪费那么多时间,最后想出这么差劲的。
如果在这之前你先听别人的意见,听来听去之后发现都不如你的意见,这个时候站起来说,你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是最好的时候。
别人会说,突然想的居然都能想这么好。外国人完全不懂这些,他们想要了解我们很难,所以总是说怕中国人。
当别人知道的时候,你的法子都没有用。所以中国人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比如说,你在很远的地方就说要打某人,他拼死就跑掉了,你怎么追得上他?
03.潜与现同时存在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当我们说“潜”的时候,意味着同时也有“现”的意思。
因为“潜”和“现”是同时存在的。
再怎么潜,也只能潜一部分,明眼人依然看得出来。再怎么潜,也潜不了多久,一旦时机成熟,当然要现。
“潜龙”只不过出于“慎始”的考虑,先了解所处时位和自己的身份,做好“一现就能够合理”(时中)的准备。
从“潜”到“见”,指准备充分的表现,而不是盲目逞能。
因此“潜”到“见”的时间,最好由自己来控制。时机未成熟,暂且潜伏 ;一旦良机来到,就应当及时采取行动。
可见“潜”,并非静态的等待,而是动态的修治和调整。
守时待命,“人人有机会,个个没把握”,主要原则即在“毋自欺”。
当听到“Are you ready?”时,不应该太快就回答“Yes!”而是要用心听明白,潜台词是在问:“你心中有数吗?”而不仅仅是:“你准备好了吗?”
龙马精神,表示人人都是潜龙,个个都可以成为尧舜。
大家都有佛缘,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佛。然而,上天只提供我们机会,至于成功与否,仍有待各自的努力。
能隐即隐,该现才现。
一般人能现不能隐,“待时”的修养不足,常常“不现则已,一现就引人妒忌,遭人打击”,因而怨天尤人。
愈有能力的人,愈明白“唯有表现到众人能够接纳的地步,才有继续表现的可能”。
孔子希望我们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便是“隐居待时”的必要条件。
关于这一点,我们最好理解为从修身着手,逐步向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由于外界环境的变迁,而轻易向现实低头;也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以致变节失道。
为了追求正道而避开世俗名利,却不会因此感到委屈或闷闷不乐,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