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原名蒋祎文,字冰之,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

1928年,丁玲发表了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一时轰动文坛,并和同为作家的胡也频谈了一段自由恋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年底,丁玲和胡也频同赴上海。

但是到1933年时,丁玲这位享誉中国当代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却在上海神秘失踪了。

无人知道她的下落,一连3年,一直到1936年11月上旬的一天,延安一间大窑洞,举行了一场简单而隆重的欢迎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欢迎会的主角,就是丁玲。

中央领导人毛主席、周恩来等都出现在了欢迎会现场。

丁玲生平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亲切地同自己的这位湖南老乡握手,并对丁玲说“我读过你的作品,很欣赏你的文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后来满怀深情回忆:“这是我有生以来,也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

后来,记者采访陪伴了丁玲半个世纪的丈夫陈明,影响丁玲最大的事件发生在30年代还是50年代,陈明果断回答:“不是50年代,后来的都是小事了,是30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30年代究竟都发生了什么?失踪的丁玲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延安?她同毛主席之间又有哪些交往呢?

原来,胡也频1928年到上海后不久,开始从事左联工作,后同沈从文一起创办了红黑出版社,出版社倒闭后,为还债,胡也频去了济南教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不久后也随胡也频一同去了济南。

两个人在济南度过了一段虽然艰苦却也平淡甜蜜的夫妻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很快,1930年5月,胡也频因为鼓动学生进行革命被省政府通缉,同年7月,夫妻俩被迫离开济南,回到上海。

返回上海后,胡也频又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也频牺牲了,丁玲最初的爱情破碎了

1932年,丁玲同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紧接着,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绑架囚禁到了南京,这也正是她从上海神秘失踪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1936年9月,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丁玲才得以逃离南京,化装后秘密经上海、北京、西安,终于来到了延安革命根据地。

长达3年的囚禁生活,令她饱受折磨。

在延安中央宣传部特地为她举行的欢迎会上,她终于卸下防备,毫无顾虑地在那么多领导同志面前讲起了在南京被国民党监禁的一段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她后来自己形容:“就像从远方回到家里的一个孩子,在向父亲、母亲那么亲昵的喋喋不休的饶舌。”

这成为丁玲生命当中的一个辉煌转折点,成为她革命生活和文学创作的新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当时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正式步入了在毛主席教导下,投身于根据地人民革命斗争,转向革命作家的新阶段。

欢迎会结束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丁玲应邀到毛主席住处谈话。

因为欢迎会的余兴未消,两人的这次谈话十分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谈起,自己早年在长沙周南女中读书时,同杨开慧是同窗好友,常以姐妹相称,当时就听说了毛主席的鼎鼎大名。

而这不禁勾起了毛主席对往事的回忆。

毛主席略一沉默,而后风趣道:“我们是真正的老乡啊,老乡见老乡,不必泪汪汪了。你比我还小11岁,算个小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未等丁玲答话,毛主席便又问起:“未来有什么打算呢?”

“当兵,当红军!”丁玲爽朗而又坚定地回答。

毛主席笑着应声:“好!”

于是,1936年11月,丁玲以一个红军战士的身份,随时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上了陇东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月后,丁玲又随彭德怀、任弼时率领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南下。

这段戎马生涯中,丁玲接触了许多红军战役以及彭德怀、左权、贺龙等著名的红军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人物、新的生活鼓动着丁玲,她在戎马之余,挤出时间写作,写下《到前线去》、《彭德怀速写》、《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等享誉一时的战地散文。

这时,中国文坛上,神秘失踪(被国民党秘密囚禁)的著名女作家丁玲,以笔作枪,正式复出,重新成为人们注意力聚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对此感到十分高兴,挥笔为丁玲写下《临江仙》一词: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这也是毛主席诸多诗词中,唯一一首特地写给一位的作家的诗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毛主席亲自宣读了一项任命:丁玲任中央红军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

也就是这一时期,毛主席与丁玲的交往最为频繁和密切,两个人志趣相投,同为湖南老乡,无论是评古论今,还是直率的相责,甚至充满火药味的思想交锋,都是挚友般的推心置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致于几十年后,历尽沧桑的丁玲回首往事,依然对这段岁月拥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她说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最能平等待人的党的领导人之一。他总能吸引你在他面前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你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坦率地倾吐出来,你不必担心,也不会把他当成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领导、统帅、舵手什么的。他确有一副礼贤下士的风度,既谈笑风生,又常常一语中的,使人心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这一时期,发生了一件令丁玲后悔不已的事情,同时也是丁玲在毛主席面前第一次失礼,那便是1938年,毛主席结婚之时,丁玲接到了参加婚礼的请柬,却未参加。

而丁玲之所以这样做,事出有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就在收到请柬的前两天,丁玲突然收到了保育员的通知,她的女儿蒋祖慧生病了,眼睛红肿,都快看不见了。

丁玲当时闻讯,心急如焚。

这个女儿,是丁玲1934秋天在南京狱中生下的孩子,而孩子的生身父亲名叫冯达。

丁玲曾说,和冯达的婚姻是令她最后悔的,那是在胡也频牺牲后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人,他陪着身心疲惫的丁玲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日子,两人顺势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祖慧晚年

再后来便是丁玲同冯达一道被国民党反对派囚禁,后来冯达暴露身份,1991年在台湾去世。

对于两人的女儿,丁玲坦言:

“这个女孩确实使我更加悲苦,这不是我希望的,但是是我生的,我能把她丢到垃圾箱里去吗?我能把她送到育婴堂、孤儿院吗?我能留给她的父亲,使她终生蒙受羞辱吗?我只能把她留在我的身边,我是母亲,我应该对她负责,不只哺育她成长,而且要尽心守护她,不让她受羞辱,尽心教育她、使她成为革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此,当年得知女儿生病的消息,丁玲张罗着借了匹马,就疾驰而去,并因此错过了毛主席的婚礼。

丁玲晚年回忆起来,尽管毛主席并没有计较她的失礼,但这件事依旧令她几十年后想起来还是后悔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后来,1948年,丁玲的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脱稿问世,作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在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艺奖。

丁玲凭借这部作品,在国内外赢得巨大声誉,在新中国文坛奠定显赫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一时间,丁玲的感情有了新的寄托,她在38岁那年同比自己小14岁的陈明结了婚。

尽管外界诸多声音,但陈明成为了陪伴丁玲度过后半生的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晚年说:“如果没有他,我是不可能活到今天的;如果没有他,我即使能活到今天,也是不可能继续写出作品来的。”

而除了陈明的鼓励,1979年,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再版前言中这样写道:“我写书时像一个火线上的战士,喊着毛主席的名字冲向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底,美、法、意、苏、匈等国驻北京记者采访丁玲,提问她对毛主席的看法和过去30年的看法相比有无变化?

丁玲便举了自己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版前言所说的那句话,她坦言有人问她现在对毛主席是否还有这种感情,她直言:毛主席是伟大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的功劳很大,我现在仍然是这种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82岁,自此结束了“喊着毛主席冲向战场”的战士一生。

素材来源:
[1]丁玲的四段情:最难忘的是也频 最怀念的是雪峰 中国新闻网
[2]芦焰.丁玲与毛泽东[J].党史文汇,1994,(02):30-31.
[3]黄禹康.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与丁玲[J].档案天地,2011,(12):23-29+49.
[4]丁玲:我与毛主席的交往[J].共产党员,2009,(10):18.
[5]杨桂欣.“我丁玲就是丁玲!”[J].炎黄春秋,1993,(07):42-47.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