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艳萍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六段、三级太极拳裁判员、海太协会轩德队队长兼教练

太极拳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轻灵,刚柔相济的传统武术,是我非常喜欢的养生、锻炼身体的项目。我非常幸运在2018年加入了海淀区太极拳协会,成为一名海太会员。更加幸运的是,加入了以世界冠军邱慧芳老师为主帅的24式太极拳队。从我加入海太协会24式太极拳队到现在,一直跟随邱老师学习。每次训练中,邱老师对每个队员都给予耐心细致的关注、鼓励和指导,尤其重视太极拳基本功训练,如前进步、后退步、侧行步、搂膝拗步、野马分鬃等式子拿出来单独训练。使我们腿上的劲力增强,打起拳来就稳了。通过学习,我在邱老师身上学到了德艺双馨的高品质。从开始各个动作不规范到现在成为24式太极拳队的副教练,都受益于邱老师的培训。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我深深地感悟到腿部力量的重要性,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打太极拳的人员中,绝大多数人的腿部力量不够。在行拳过程中,左右腿虚实不分明,究其原因除了行拳意念不到位,再就是腿部力量不足;所以说练习太极拳基本功太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传播太极,普及太极文化,海太协会及领导在王雁元会长的带领下,将养生太极拳引进各个社区、国家机关、医院康复中心、疗养院等。邱慧芳老师亲自挂帅带领副教练们进社区等,对其进行普及推广和实操指导;使学员真正受益,从而喜欢上太极拳。通过学习、练习太极拳,真正感受到了养生太极拳对自己身心放松、安稳心态等等非常好的变化,真正感受到了太极拳的养生魅力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几年与各个区域活动人员的观察与交往,比较一下就觉得海太协会与众不同之处。最主要的是王雁元会长,她做事雷厉风行,全面工作抓得好。日常工作中,不仅仅只抓训练比赛,还会把太极拳带入社区、通过多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让更多人受益。王会长还有一双慧眼,吸纳各方人才,并充分发挥其所长,挖掘出其潜在的能力,发挥退休后最大化的作用。

我退休前是一名幼儿园高级教师,作为幼儿教师本身就要有正能量,三观正,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孩子就是一张洁白的白纸,需要老师引导他画上最美丽的图画。如孩子问老师,这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叫矿泉水?这时的我必须给他最正确的答案,不能模棱两可,不能随便说。我教中老年人打太极拳,就是把中老年人当作小朋友一样,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我是队长,队里随时有新队员加入,尤其是零基础的队员,那怎么去教呢?我想到,多数人在开始学习太极拳时都很自卑,很怕老师或队员们笑话、怕嫌弃等等。作为教练员,就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帮助学员树立自信心,在教拳过程中,不断给予鼓励,使队员不自卑。

练习太极拳不仅是一个从浅入深的过程,还要有颗持之以恒的信心。对大家做得不够规范的动作反复提醒还记不住时,我就用教小朋友的语言方法来教。如双峰贯耳行拳到定势过程时,多数队员容易架肘,我就把“架肘”定势比喻成“不要像鸡妈妈护着小鸡”一样,小臂要做成向前的斜山坡,队员很快就记住了。这种形象化教学在我教学中学员接受效果特别好。

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我善于总结指导经验,关注被指导人员的共性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刚开始学习,老怕自己学不好学不会,着急,要面子。因为个体差异,每个人心理素质不一样,模仿能力不一样,协调性不一样,领悟能力不一样等等参差不齐。在教之前,我都会给大家先做心理疏导,再去教太极拳和基本功,逐步渗透,使整个学拳过程都很愉快,没有任何压力。同时也会把科学的健身理念、认知、信念、运动方法等,正确传播给大家。在指导太极拳基本功等的同时,教会大家在锻炼中正确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场地、身体状况等等,避免在锻炼中造成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老年人打太极拳好处太多了,比如练习太极拳后出微汗排毒又养颜;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慢慢练太极拳,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由燥动变得心态平和,会包容一切;在参与各种太极拳活动中结识新朋友,使退休生活不枯燥,趣味无穷。

我在指导和传播太极拳活动中,以及日常给社区太极队进行培训时,注意到一些常见的,也是大家平时忽略的,打太极拳时存在的普遍问题。比如小辛店社区太极拳队的队员,大多是掌握了24拳太极拳基本动作的名称和套路,但每个动作都不规范,不了解动作的规矩、行拳过程中手眼身法步的具体路线要求等。经过我细致分式、拆招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讲解示范并耐心指导,大家明确了行拳中的规矩,立身中正、上下相随,有意念、练基本功,心无杂念、心静等等,使大家在这次培训中,形成了正确的太极养生观念,规范了太极拳的动作。

现在练太极拳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练太极拳主要以养生为主,适时参加一些比赛活动,在活跃自己的兴趣爱好、调整日常练拳方式的同时,也能促进自己的进步。海太协会组织太极拳队参加国内外各级比赛,多种项目都取得了无数次一等奖、第一名等等可喜可贺的优异成绩。我个人在2022年8月17日参加的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中获得了优秀教学奖第一名;2022年10月参加了首届全国《我爱你中国》系列太极伞比赛获得了个人项目太极伞冠军。2023年4月,王会长果断组织成立了海太协会太极伞代表队,委任我任教练,我带领队员努力训练,获得了全国首届太极伞比赛集体项目第一名的好成绩等等。海太协会各个代表队获得的荣誉,也是海太协会每个队员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鼓励中老年队员多参加集体项目比赛,是验证教学效果和太极拳技能的一种方式。当然,参加集体项目比赛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参加集体项目比赛的心理准备

1. 要有团队意识,服从整体队伍的管理,不能有个人主义思想。集体项目,要求大家套路中动作的路线轨迹要一致,就像一个人的感觉。

2. 相互磨合,去除自己的风格,融入整体队伍,要步调一致。

3. 要有包容心态,不骄傲,不嫌弃,包容队友的不足,学习队友的优点和长处,团结协作,共进退。

4. 通过赛前训练,能提升技能,规范拳技和器械的动作轨迹。

5. 能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体现在上场比赛时不紧张,发挥正常;培养参赛的自信心。

6. 在赛前训练过程中,体验辛苦训练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得以解决的过程,是最难得的机会。

7. 中老年人参赛目标很明确,通过比赛成绩,一是检验日常的技术水平是否有提高。二是体现自己的生活状态是积极向上的。三是通过比赛结识新朋友,学习各参赛队的技术长处,总结自己的不足处。四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是通过参加比赛,体现自己晚年能力的价值所在,同时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技能方面主要是能以赛促技

在训练中,能更有效地修正动作,反复练习,使自己的意志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等得到提升,大家一起研究讨论、使动作更加协调和规范。

过去练拳,大多只是喜欢,找老师学套路,有的学好多套路,觉得打的套路多,练的时间长,浑身出汗就达到健身的目的了。对于这些,王雁元会长早在几年前就有了超前的理念,把太极拳与大健康结合起来。王会长对太极拳由衷的热爱,又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带领我们体会打太极拳的同时,注重意念及穴位等融入太极拳之中,这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的。海太协会的大跨步发展,与王会长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敏锐科学的思维分不开。会长珍惜和善于发现人才,并大胆放手,让各个教练能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教学水平,提高辅导各站队员。我现在在教学中会逐渐渗透这些理念。

过去打太极拳多是技击;现在,中老年打太极拳主要是养生为主,多练基本功,磨炼意志力、受挫能力、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同时我也鼓励队员们多参加比赛,促进拳技,培养合作意识、相互配合和相互包容的心态,提高太极拳感悟。

我退休前是幼儿园高级教师,当时面对的是小朋友,教学时必须要有耐心。现在退休后是轩德队队长、教练,海太协会24式太极拳队副教练。现在面对的大都是中老年人,更有耐心去接纳每个喜欢太极拳的人。在下基层教学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多鼓励、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方法等,传授太极、传播太极。

总之,中老年人坚持打太极拳,逐渐使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的平和、遇事冷静、不争不急,心情会更好。心情愉快了,幸福指数上升,身体越来越好,家庭更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