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9日,是1990年以来的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将今年的宣传主题定为“绿色转型,节能攻坚”,引导公共机构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事实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基本国策。
2024开年以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政策频繁出台,在刚刚完成收官的年报季中,2099家A股公司发布了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在5347家A股上市公司中占比达到39.2%。而银行板块可谓遥遥领先,本轮年报季中,上市银行们俨然已将其视作第二份财报。
ESG经营的理念同样也在经历着一个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过程,银行对于ESG理念的关注度也经历了从追求规模和增速到结构和颗粒度的切换。
作为首批参与人民银行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金融机构,上海银行很早就开始践行ESG理念,积极布局绿色金融、双碳投资等相关赛道。先行探索不仅意味着先发优势,更重要的是,对ESG的理解也更加成熟深刻,为行业带来了十分重要的样本意义。2024年,上海银行Wind ESG最新评级由BBB提升至A。
01
从规模增速到经营颗粒度
虽然近年才被提上日程,但ESG的发展课题却并非始于当下。
过去十年里,顶层设计对于ESG的发展监管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以环境治理为抓手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的ESG报告,到以绿色金融为土壤强制环境信息披露,再到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立法完善金融业的ESG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整个过程中,“绿色金融”一直在ESG治理内容中牢牢占据C位。
2023年,绿色金融被纳入“五篇大文章”,今年3月,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在顶层视野中的重要性更是反复被证明。
上海银行自2016年上市之日起,就在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开辟绿色金融的独立篇章,在绿色金融的赛道上更是连续多年维持高速增长。
从上海银行2023年年报和ESG报告数据来看,高速增长的态势仍在进一步延续。截至2023年末,绿色贷款余额 1,033.6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8.12%;绿色普惠贷款余额 81.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5.32%,在城商行梯队中表现持续居前。
上海银行分支机构布局覆盖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等国家战略实施区域,其中长三角地区占比超过80%。长三角是制造业、服务业的服务重心,不仅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新兴行业在为陡峭的增长曲线蓄力,传统行业也有大量绿色升级的改造空间,将业务与ESG理念深度融合,通过贷款导向参与绿色金融,可以最为直接地影响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也可以为银行自身的长期发展构筑护城河。
此前数年,上海银行已经在ESG领域制定了差异化的配套支持政策,引导资源精准投向重点领域。2023年,上海银行对在政策引导上对绿色金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档管理,将其划分为深绿、中绿、浅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考核利润补贴、经济资本计量政策。
同时,从ESG报告内容来看,风险颗粒度的细化和绩效指标的覆盖面完善是最重要的新增亮点。
风险把控始终是银行经营的第一要义。2023年,上海银行对风险的颗粒度进行了进一步细分为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从政策风险、合规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五大维度考核转型风险,从极端天气、平均气温、海平面的角度评估未来的物理风险。而对风险伴生的的投资机遇,也根据短、短中、中、中长、长期的落地周期进行了划分。不同类型的风险需要建立环境风险的应对和识别体系,匹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并按不同的周期进行排布和落地。
就这一层面,上海银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服务创新恰好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某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由国内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合资成立,其多元股权结构及多地经营模式对合作银行提出了诸多挑战。上海银行自企业成立之初便高度关注并成立专项服务小组,根据企业运营特点制定近、中、远期服务方案。服务初期,构建一揽子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尽快平稳启航;服务中期,以服务企业产能建设为核心,动员线上线下多项资源,推进外汇业务便利化措施;成为企业核心合作银行后,为企业长三角供应链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对绿色债券投资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在低价投资、指导价减点优惠等方面设置专项额度,给予重点支持。
十字财经梳理了上海银行过往三年披露的ESG信息,一个十分明确的感受是ESG的理念贯彻不仅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化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软性权衡的软性目标。
理性策略上,上海银行严格控制授信体量,从严审查项目,对于高污染、高耗能等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项目和企业,停止发放授信。但与此同时,也要兼顾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和就业等问题的考量,尽可能降低误伤、实现无痛压降。这样的平衡并非易事,为精准贴合企业经营的实际现状,上海银行不仅于总行层面设立绿色金融部,同时经由“总-分-支”体系上通下达,建成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和考核体系。
02
积极延展ESG理念辐射面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是一次“换道超车”的时代机遇。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看,作为社会责任主体推广ESG理念固然重要,但ESG理念绝不仅仅只是一种企业价值观的外化,同时也是长期经营的重要战略导向。
从近年来各家银行披露的ESG报告可以窥见一个显见的变化:ESG已经不再是银行们单纯为了响应政策号召而存在的篇章,对ESG理念的践行深度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反馈到了企业当下和远期的经营效率和财务回报中。也正因如此,一些较早探路ESG的银行不满足于规模扩容。仍以上海银行为例,上海银行已将ESG理念贯彻落实到客户经营、供应商筛选等每一个经营环节中,从而将绿色低碳的经营理念大面积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早在2021年上海银行就打造了“绿惠万企”、“绿联商投”、“绿融全球”、“绿享生活”四大绿色金融产品矩阵,完整覆盖了从B端到C端的绿色投融资服务。
而经过多年布道,银行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作战群体,无论C端还是B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中。
B端而言,2023年,上海银行普惠型贷款投放金额和客户数分别增长 57.62%、77.75%。绿色信贷投放金额和客户数分别增长 54.25%、130.24%。
C端而言,在出行、消费等领域,已经有相当比例的用户意识到环境持续性的重要性,自觉践行低碳理念。2023年,上海银行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投放金额同比增长 202.24%;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04.31%。此外,上海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重点布局了绿色消费信贷、绿色主题卡、绿色理财等产品。
所有的宏大叙事都需要长期信念贯穿始终,新旧动能的转换、发展模式的切换注定是一个靶向纠治、破立并举的长期攻坚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原创|独家|深度|
有思想的
十字财经(cross_finance)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