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工大的录取分数大涨,直接反超了同城的西安交通大学,让人不敢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放弃西安交通大学,选择西北工业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母校,本科毕业,简单说说我的感受。

西工大真的是用一种精神来感化你,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浓,大一每天早晨的早自习签到真是西工大的风景,七点半,一堆人等在教学西楼D座门口排队签到。

虽然说是一种形式,早起读英语的人不管你签不签到都会早起,不习惯早起的人还是会到上课前才到教室。

但我认为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我们高中老师都骗了你们,大学不是可以随便玩儿的,你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大学是人生最适合也是效率最高的阶段。

周围很多同学都在毕业设计致谢时提到感谢母校公诚勇毅的校训和三实一新的校风类似这样的话。

虽然平时大家总骂学校,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母校真的从精神层面教给我们了很多东西。

学校具有很强的国防背景,我得到的数据是2014届本科毕业生有50%就业,其中70%在国防军工系统(数字不是很准确,但大概是这样)。

不仅仅是学校总宣传的材料/航空/航天/航海同国防相关,连什么工业设计、计算机什么的也同国防有关。

如果有同学有“献身国防,青春无悔”的想法,真的可以来西工大。其实这就是个人的选择,我认识一个哥们儿,软件工程专业,专业第一,保研到THU做导弹。

虽然不在西工大读了,但西工大这种国防氛围肯定影响了他。

新校区的环境真是很好,就在秦岭山脚下,景色真的不错。

教室,宿舍,餐厅,体育场游泳馆的设施真的很棒。

说说学校排名,排名也不全面,学校的成果由于一些原因暂时不能公开,说句刺耳的,咱们这些本科生懂个啥……

不得不承认的是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洪流中驻足观望了几年,办学思想的确有些保守僵化,很多学校已经尝试全校范围内选课,对本科低年级学生进行通识培养,高年级分专业,但西工大还是从大一就开始进行专业培养,希望校长能够渐渐改变这一格局。

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就是据说学校为了保密,在全校范围内不安装WiFi。

我不懂保密的纪律,但是隐隐感觉这个理由有些牵强。

每当外校的老师来我们学校讲课问我们学校的WiFi是什么,有留学生在图书馆问我们学校的WiFi是什么的时候,都有些小尴尬。

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初步解决了,某些办公楼已经安装了WiFi。

说说女生的问题,工科学校就是女生少。

想找到女朋友就要多和其他学院的人交流,拓展自己的交际圈。

我周围就有些同学的女朋友是管理学院或者人文经法学院的。

话说回来,如果大学毕业后让你说说自己的母校第一句话就是学校女生少,我个人觉得这人挺悲哀的。

有人说没有出国的氛围,我不太懂什么是出国的氛围。

学校的交换和联合培养项目越来越多,真想走公派留学请常去国际合作处网站看看,我得到的数据是西工大2014届本科毕业生5%出国深造,不知道这个比例算不算很高。

我周围有去Syracuse的,有去NDU的有去UNSW的,感觉还好。

学校给TOEFL95分以上和IELTS6.5分以上的同学报销一次考试费用,挺好的啊。

但是TOEFL 95和IELTS 6.5真心不是一个水平啊……

母校是个不错的好学校,但同国内一流的学校还是有很大差距。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学科歧视严重,众所周知,我校为一流军工强校,素以航空航天航海傲视群雄。

如今学校为了向所谓“世界一流”名校靠拢,也在原有的学科基础上发展了管文经法以及生命软件等学科。

诚然,每一个偏科的学校都会采用这个战略,但我校却有些病态地执念于当年老军工的荣光。

在校四年,几乎我所知道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比赛都是以“三航杯”冠名,无论作文征文,还是数学建模,力学竞赛,或者纸船承重,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

几乎一切比赛的优胜都被冠以“三航杯”的冠军,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好比北大国关学院获得了“化学杯”,同济的外语学院获得了“建筑杯”。

可笑,私以为不如改称“飞机杯”更为简单粗暴,体现我工大为国家飞行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当然,拿一个比赛名称说事儿未免太过敏感,也略显幼稚。

科研经费严重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以及学科排名内部大幅差距,按校方逻辑似乎也都在情理之中吧。

科研什么的我无话可说,毕竟只是一位普通的本科生,不过有兴趣可查查学校的综合排名逐年的变化。

至于深居内陆,视野狭窄这种嚼烂的梗,不必多言。

吾校与美帝国主义关系交恶,我所知道去美国常春藤交换留学的机会少得可怜。

反观同城另一所大学,有暑期加州伯克利/哈佛大学的交换活动,你可以说它很水,但是至少实打实让孩子有这个机会出去开开眼界。

对于学校本身真的无话可说,毕竟当年是双向选择。

不过如果时光倒转,我还是相信有大多数的孩子不会选择这里。

因为这里没有朝气,没有理想中的象牙塔的生活。

除了那些少数学业拔尖、学校作为种子培养的优秀学生,我想大部分平凡的孩子们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尊严的缺失。

也许是在你洗热水澡突然停水,只能顶着一头的洗头香波裹好浴巾在寒冬中从云B穿越到云A讨水洗澡;

也许是在你饭卡由于系统失误莫名被冻结后,屡次面对大门紧闭或者工作效率低下的一卡通管理中心;

也许是在你为了快快乐乐,去市里度过一个周未,顶着烈日排一小时校车却被在发车时间突然涌现的一大波老师占据了位置而只能无奈去坐那辆有着五十站路的中巴的这些瞬间。

对这所学校,对这个鬼地方,我彻底的死心了。

也许有人说矫情,不好好学习一天净琢磨这个。

我只想说细节决定成败,一所学校对学生的态度是可以在点滴中被察觉到的。

西北工业大学企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恐怕还有太多路要走。

不过,新校区二期工程的快速建设,更多与欧洲高校交流的机会,雅思/托福报销考试费用,学校实行与清华交大等名校相似的晨跑制度,还有教育体制的改革等,都让学生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也许我们仍有很多不足,但至少我们是在朝好的方向变化。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只是我一家之言。

我希望这所学校越来越好,我希望每一位工大的兄弟姐妹平安健康。

然我辈四年之光景伴随着这所学校低迷时改革的剧痛匆匆走过,这并不是我们需要承受的负担。

我们与之共患难,但待到其再度荣光之时,我们却各奔东西,早已不在。

而我终究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永不归来。

以上所述来自一名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生。

你们觉得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