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多岁的小张没有想到,刚工作没几年,面前的“学生”已从幼儿变成老人。

自去年从幼儿园离职后,小张来到一家养老院工作,工作内容包括教老人手势舞、画画等。在奥尔夫音乐律动(以集体舞、肢体节奏律动和创意律动为主,广泛用于幼儿教育和艺术教育)中,帮助老人锻炼手脑。担心爷爷奶奶跟不上,她还会特意调慢音乐速度。

小张发现,此前面向小朋友的那套教学方式在老人身上同样适用,她将其总结为“幼儿园养老院”。

2023年,幼儿园托育发展遭遇瓶颈,人口出生率严重下降,不少托育中心纷纷倒闭,幼儿园招生困难,行业一片低迷。

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在园幼儿较前一年减少近535万人,幼儿园减少1.48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的数量早在2020年便开始下降,三年来已减少了7467所。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正迅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21.1%,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30%,这一变化意味着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一老一小”问题也在政策层面引发关注。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修订印发的《“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地要统一规划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城市‘一老一小’等整体解决方案。

该方案还“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在这一政策东风下,更多“抢”不到娃的幼儿园可以专营或兼营养老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网

关于“幼转老”的探索,国内多地已有或早或晚地的实践案例。比如深圳、太原等城市开始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让老幼两代人共享服务。

在苏州部分地区,一些幼儿园也在统计现有资源空置率,把多余的资源、人员调配至“一老一小”、社区等服务,实现人员转型和场地再利用。

作为中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北京对“老幼共托”也曾有过一些探索。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做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多以养老驿站、机构等作为先期基础,将其他服务如买菜、理发、维修,包括托幼等“复合”进去,而非在其他业态上添加养老功能。

据《健康时报》报道,目前国内拥有“老幼共托”相关企业36.2万余家,2023年新增注册数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20.3%

从整体行业规模上看,目前国内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到2035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万亿元,占总消费的2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

来源:界面新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视频号推荐 #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IP打造 | 课程学习 | 转载开白

# 往期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