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是根据历史内容所编,文中有关细节可能有所改动,请勿与现实关联,敬请各位理性阅读

在公元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

但若论明朝灭亡的原因,具体来说涉及了很多因素,说到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一个鲜为人知的、被人忽视的重要原因,而这还需要先围绕着“明清”发生的战争说起!

“明清战争”是十六至十七世纪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明军的表现着实糟糕,面对后金的八旗军,他们是屡战屡败!

为了击败满洲的八旗军,明朝的士人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不过,因为明军的腐败以及政府糟糕的财政状况,仍旧是一败再败!

于是,部分官员就将目光投向了海外,把希望寄托于西洋人的身上!

徐光启,明朝官员,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此人不仅精通孔孟之道,同时还热心于西学,他甚至为此还加入了天主教!

出于对西洋的好感以及了解,徐光启当时突发奇想:咱们为何不能招募西洋的雇佣兵来为咱们作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公元1621年,也就是天启元年,徐光启向天启皇帝朱由校上奏:“西洋大铳可以治奴,乞招香山澳夷,以资占守”!

当时的澳门已然被葡萄牙人给占据了,徐光启希望能够就近招募葡萄牙人,用西洋的火炮来为大明作战。

当年的五月,由独命峨率领葡国“铳师”(火枪手)共计二十四人,同时带着二十六门红夷火炮进京传习“炼药”和“装放之法”!

然而,明朝的保守派人士却不信任西洋人,竟以“水土不服”为理由将他们全部遣返!

葡萄牙教习虽然走了,但是他们的火炮和训练出的炮手却在“宁远之战”中大发神威,让号称“战场不败”的八旗军吃了大亏!

有了这样的战绩,徐光启自然就又有底气向皇帝上奏,要求继续引进西洋火炮以及葡萄牙教习!

到了天启七年,天启皇帝向澳门的葡萄牙人下达了一份诏书,原件已经不存,而葡文转译稿所列如下

“因澳门是大皇帝的领地,故在此情急之下,应该效力,以谢皇恩”!

对于皇帝的诏命,澳门的葡萄牙人很识相地选择了顺从!

在崇祯二年的二月,共计三十二个葡萄牙铳师在公沙·的西劳的带领下,携带着多门枪炮前往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那年,后金的皇太极从张家口杀入了华北,随后兵临北京城下,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皇太极回国后,还派重兵把守临近北京的遵化、滦州等四城,准备来年再攻京城!

然而,当葡萄牙的铳师到达北京后,战场的局势就瞬间改变了!

这三十二个葡萄牙铳师跟随着明军攻打四城,在凌厉的西洋大炮面前,满洲八旗溃不成军,四城相继丢失!

俗话常常调侃:“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次外来的洋和尚真的会念经,通过显著的战绩,这些西洋人充分证明了自己的无比价值!

战斗胜利后,葡萄牙人得到了崇祯的亲自嘉奖,他们被安置于几个大宅子中,王公与贵族屡来拜访,皇帝亦遣人慰问!

徐光启见洋人雇佣军大发神威,于是他立即建议皇帝,应用西方武器和制度来武装军队,组建十五支精锐火器营,并由葡萄牙人来辅导和指挥,只要军队练成,满洲人根本不足为虑!

在得到皇帝首肯后,徐光启让门生孙元化带着葡萄牙炮手训练士兵,并防守于登莱地区,与后金控制的辽东隔海相望。

其后,孙元化带领着葡萄牙人在东疆提岛与后金展开了作战!

孙元化带来的葡萄牙人果然都是亡命之徒,在战斗中,他们身先士卒,竟“大败满洲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官员张涛秉称:公沙等葡籍铳师曾于6月17日驾船在朝鲜的宣川一带,也就是近鸭绿江口,以“西洋炮”对抗后金的部队,共计使用“神器”十九次,约打死满州贼军六七百人!

可以想象,若孙元化真将这支火器部队练成,无论是满洲的皇太极,又或是流贼李自成和张献忠,战胜他们都不在话下!

然而可惜的是:在公元1632年,孙元化的部将孔有德等人,突然率领“军队哗变”,史称“吴桥兵变”。

在这场兵变中,公沙等十二名葡萄牙炮手皆被叛军杀害,另外十五人亦身负重伤!

而这批铳师队伍自澳门出发之日算起,共计在华三年又三月时间有余!

在此期间,他们“入涿保涿”,“京城演炮练兵”,投入东江战事,可谓是尽职尽责!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身为明军的孔有德等人却叛变,将这些训练过自己、忠心于大明的洋人尽数杀害!

为了躲避朝廷的镇压,孔有德等人竟乘坐着百余艘船,带着十万饷银和数千士兵以及三百门先进的火炮投靠了皇太极,堂而皇之的做了“汉奸”!

就这样,徐光启苦心经营的以“西洋大炮”为核心的军事改革受到了重创,而其成果反而让后金获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后,孔有德的火器部队成为了后金军的攻坚利器,而后金的火器实力也就此超越了明朝!

然而,徐光启并不甘心失败,他在孔有德等人发动了“吴桥兵变”的当年说服了崇祯皇帝,准备再在澳门招募二百名葡萄牙的雇佣军,直接与后金作战!

对于徐光启的这个方案,中国的史料有些语焉不详,但在葡萄牙的“里斯本阿儒达图书馆”所藏《耶稣会室在亚洲系列》档案中,就发现了两封徐光启的蒲文转译来信。

信中高度赞扬了澳门及其派来的葡兵在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表达了对促成此事的热切期待。

“我们对天主充满信心,知道随着他们的到来,战争很快便会结束,此事成功后,将会给澳门以及天主教在华传播带来积极影响”!

最终,澳门方面同意了大明朝的请求,共计三百二十名葡萄牙锐卒带着武器一路北上,到达了南昌。

但就在这时,崇祯皇帝却反悔了,原来明朝的保守派一直反对葡萄牙人来华,其中反应最激烈的是时任理科给事中的卢兆龙!

此人颇受崇祯宠爱,卢兆龙当时说到:“堂堂天朝,精通火器,能习先臣戚继光之传者,亦自有人,何事外招远仪,宜忧内地,使之窥我虚实,属我情形,更笑我天朝之无人也”!

在卢照龙看来,让居心叵测的葡萄牙人入京,“弊大于利”,不仅让他们窥探到了中国的山川局势,同时还丢了天朝的面子。

崇祯皇帝耳根子很是软,最终听信了保守派的谗言,竟数遣散了这支精锐的火器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牙炮手们虽然是外国人,但却恪尽职守,练兵教炮,冲锋陷阵,在所不惜,乃至最后有近半数战死疆场。

明代科学家李之藻曾评价道:若辈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与之对比之下,明末时期的明军已经是烂到了骨子里了!

当时的很多明朝士兵不仅怯于与敌军作战,甚至成批的投降于敌人,有的还恬不知耻的当了汉奸!

但即便如此,明朝的保守派们却仍对这些能“挽救他们于水火”中的西洋人百般不信任。

当时,如果这三百二十个葡萄牙贵族能够到达辽东前线,凭借着他们对于火器的操控,彻底击败满洲八旗军也未尝是不可能的。

复旦大学杨芳教授更是说道:这或许是明朝避免灭亡的最后机会!

然而讽刺的是,崇祯皇帝却在朝内保守派的影响下,丢弃掉了这个“救生圈”,大明的灭亡也就成为定局了!

俗话说得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选择了,就不要摇摆不定!

在崇祯皇帝的执政生涯中,内阁首辅等中央首脑都是频频更换,或许就是因为崇祯皇帝的这个多疑的性格,最终才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故事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敬请各位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