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杆集成微气象监测技术,温湿度、风速、雨量、河道积水深度等信号可发送到自动化云平台

本报讯(记者解丽)昨日,国网北京房山供电公司在房山区十渡镇10千伏西河路示范段举办“走进首善电力”公众开放日活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房山供电公司通过升级山区河道杆塔材质、改良杆塔基础形式、建设防水墙等措施,打造“2+8+N”项电网规划项目,实现了主网南北双链,供电能力提升2倍以上,有效提升房山电网抵御风险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民生服务能力。

“多亏供电所的师傅们帮忙,民宿装修完第一时间帮着检查了配电箱、开关、插座及大型电器用电情况,我们才能踏实地开业。”益民食宿园负责人晋显芳高兴地介绍道。原来,益民食宿园坐落在九渡村拒马河边上,“23·7”暴雨时进楼的水深达2米,一楼全是厚厚的淤泥,电路等均被破坏。为了能让民宿赶在“五一”前重张迎客,张坊供电所快速完成了安全用电检查,“现在十渡地区的很多民宿都已经重张营业了。”房山供电公司张坊供电所所长姜生介绍说。

从益民食宿园出来,沿着涞宝路行驶700米,便可以看见一段崭新的10千伏架空线路横跨拒马河,在河面上方的线路中央,悬挂着一组一米长红白相间的警示灯。三根高15米、直径约1米的电力钢管杆拔地而起。“这段线路便是恢复重建10千伏西河段示范段,矗立的三根电力钢管杆替代了传统的混凝土电杆,可以大幅提升抗洪水平。”姜生介绍,原来的混凝土电杆洪水过后被冲得东倒西歪,重建后材质升级为钢管杆,电杆基础也由原来的两米埋深下沉到15米,强度更高,能够承受河套地区可能出现的大水流冲击。此外,在结构设计上也有考量,杆塔护坡迎着水流的方向呈三角形,可有效提高抗水流冲击、抗洪水漂浮物撞击能力。

“我们在线路改造提升时,还应用了微气象监测技术,在电杆上加装了暂态录波型架空线路故障指示器汇集单元,可以采集到温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雨量、河道积水深度等信号,再由微气象传感上传到配电自动化云平台。这样,在汛期或寒潮天气,工作人员可以在办公端就能查看周边环境参数,提前预判线路运行状况,实现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和气象突变的预警预防功能。”姜生说。

国网北京电力公司表示,在恢复重建过程中,编制电网防汛能力三年提升规划,在电网平原防涝、输电线路防汛、山区电网加强、电网生命线建设、防汛应急五个方面布局提升,增设科技手段夯实电网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地区电网可靠性。在房山地区积极打造“2+8+N”项电网规划项目,即2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8项35千伏电网升级改造,N项10千伏及以下配网改造提升。实现主网南北双链,供电能力提升2倍以上;配网实现80%线路改造提升,减少裸导线;全面提升配网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自动化水平。

摄影/本报记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