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份有点问题的采购需求清单,已经到了采购老大手里。

对于老李的事儿,他完全不知道吗?当然不是。

自己也不是头一天进公司,更不是头一天干这些活。虽然不像老李那样老资格,算不上打江山的元老。但自己也是在公司起步期就进来的,妥妥的老臣子了。只不过,正因为不在初创期时就加入,他进来的时候,公司已经熬过了创业初期的草莽与艰难,开始发展。有了像模像样的办公室,也有了比较清楚的人员分工。

而他自己的定位,也非常清晰,就是打工人。

升到哪个位置,自己都是个打工人。专心打工,干好自己的活,老板高兴,自己加薪。

这一点,就和老李截然不同。

老李曾经有过机会,在公司里当一部分的家。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考虑到自己的现实,也考虑到公司的风险,思来想去,他选择了打工的身份。尽管如此,选择了打工之后,却又因为曾经有过的机会,竟然被自己错失,而常常有点不是滋味。因此在心态上,老李一直没有完全调整过来。跟其他“纯粹”打工的高管相比,他的打工定位没那么果断。

采购老大,对公司的过去当然有所了解。

在复杂的职场里,能一路走上去的,都是人精。都用不着他刻意打听,很多消息会自动送上门来。一来二去,他不但了解,而且也理解老李的这种心态。没什么事情,自己也不会主动招惹。

好在,他这个岗位,跟老李的牵扯不太多

。技术部门的日常采购需求有限。一部分办公耗材,已经并入了行政采购,跟老李没什么关系。一些则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需求。尽管单价不菲,但采购数量并不大,所以在总额上,只占到总盘子里很小的一块。就算有什么,也翻不出花来。再说,他们提交过来的需求,都有一整套流程跟着。一层层签字下来,都是符合流程的东西,也没必要刻意找茬。

但这一次,因为涉及到生产线升级,就不太一样了。

一是采购总额飙升。跟日常维护所需要的专门采购相比,就不是一个等级的量。二是过程人员复杂。生产线升级,是老板极力想要做的。但老板只关心大的方向,他的心思,并没有放在项目落地上。中间的具体过程,都是让老李带着一两个人去执行。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明明白白给自己定位为“打工人”的采购老大,原本也没想管那么多。说实在话,自己也管不了。技术细节上,自己没本事跟他们掰扯。人员关系上,自己也没那么硬,趟那些浑水干什么?因此,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流程合规,需求都有依据,签字一个不少,那就过。

现在,手下这个可爱的,认真的,自己还颇为看重的,有意培养的小张主管,挑出了这件事。资料也很齐全,没法忽略。

怎么办?找老板。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