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不少年轻的朋友咨询我,有这样一个问题的“登场率”很高:

站在今天的位置和时间上,回看过去,有什么能力是你觉得最需要修炼的?

不得不说,今天的年轻人比过去更懂得“走捷径”,或者说更懂得深入思考问题。之前的我们在踏入社会时多关心的是如何安身立命,你先要保障的是生存。而今天的年轻人相比过去,拥有了更丰富的物质条件,自然考虑的问题也更长远。

毕竟,有的问题越是能够早点懂,就代表着会有更多的可能。

诚然,一个人的工作业务能力需要不断精进,人际交往能力也在锻炼中不断提升,甚至生活中做菜的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

但是,这些都是技艺和认知上的,而在这些能力的背后,鹿山觉得还有这四项需要修炼;如果说技艺是招式,能够助你爬得更高,生活得更好;那么这四项能力就是心法,能够让你活得更舒心,提高的是你的上限。

一,勤而行之

老子讲“上士闻之,勤而行之,中士闻之,若存若亡;下士闻之,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很多人把“勤”解释为“勤劳,勤快”,把“行”解释为“行动”。

但是,你所遇到的事情,是你勤快去做,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吗?勤劳是一种思想品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

但在《道德经》的世界里“大器免成”,老子连“努力”都不鼓励,更何况勤劳呢?

在家庭中,保持和谐的基础,不是针锋相对,也不是讲道理,更不是努力讨好对方。而是看到笤帚倒了就扶起来,看到碗没刷就顺手刷了,看到地不干净就扫一下,看到对方或者孩子在做某件事就顺嘴夸一句(要无心的那种)。这就是古人讲的“勤”,不是说你做的多好多快(那是麻利)。

所以,勤而行之,不在行,而在于勤;所谓的“勤”就是:你能看到,看到了就去做。这是人在做事上需要修炼的第 一大能力。

简单吗?简单;能做到吗?很难是不是。

再讲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什么样的厨房是最干净的?

不是每天饭后来一次大扫除,而是在你做菜做饭的时候,顺手就把能打理的地方打理了,用过的佐料还是放回原位。当你做完饭菜后发现,就和做饭之前一样。

如果是你饭后单独打理,注定会只成为你的“负担”。

那么,你的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呢?是看到就去做,还是留着积少成多,一次性解决?

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其实就是想做的事情没有立刻去做,最终不是成为负担就是拖到了无能为力的时候。

为什么那么多大德贤师都告诉你,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如果想改变,那就从“勤”开始吧。

二,自我修复

在一些“修仙”的电影电视剧中,经常看到一些“神仙”在受伤后,立刻就能够恢复痊愈,甚至断臂重生。

身体上可以自我修复,那么精神上的呢?

一个人越是精神强大,他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坎坷,对他的伤害就越小;即使被打击,也可以最快的速度从这种失败中走出来,满血复活,重新出发。

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情感上,都是如此。

但是,一个人如果精神上“柔弱”,那么即使是芝麻大的事情,对他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始终会放在心上,然后内心受伤,接着患得患失,精神内耗。

其实就是两种思维方式,一个是主动面对,解决,一个是被动逃避,妥协。

记得老版《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有这样一段台词:

你等年纪轻轻,一遇挫折便松散懈怠,日后怎成大器

虽称满腹经纶,却是鸡肠鼠肚,连几句恶语都容它不下,你等且记住,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也!

什么是自我修复能力?其实就是对于逆境的态度和处理能力。每个人都会面对失败-困难-挫折的,但有的人在这种失败中能够总结教训,成为以后的经验;有的人则收获的是厌恶情绪。当你有所好恶的时候,就一定会成为你的缺点甚至弱点。

而一个人的自我修复能力越差,最终体现的结果就是,他需要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

三,允许存在

是人就是有“好恶”的,就是有立场的,而这个立场的中心就是自己。

当以自己为中心去考虑问题时,对于自己所“恶”的,又无力改变的事情,自然就会带着情绪。

就像你开车在路上,那些在红灯前插车的,那些在高速上没有打转向灯就转向的,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

我相信老司机们都是懂得,但你能改变得了吗?无非争一口气而已。

存在即合理!

我之前聊过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存在即具有其合理性。这就包含着存在,合理性,具有,其这四个方面。

哪怕闯红灯这件事(存在),也具有(闯红灯者)的道理(合理性)。只不过合的是他自己的理,可能他真的有急事呢?

而你能做的不是骂他几句,去抱怨几句,甚至不理智地作个亲密接触,而是允许它的存在。

允许这件事存在的本身就是包容做这件事的人;再进一步讲,就是包容他所成长的环境和思维;就是对事实的无条件接受。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明白了吗?

不要和事实去争辩,你不可能赢。要学会允许所有情况的出现,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无论是自己“如好好色”的,还是“如恶恶臭”的。

这样你才真的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够发现每个人的“理”,才能不入彼此,才能去应对事情本身。

至于他的理合不合“法”,合不合“道”,自然他会承担因果。

四,尊重因果

有句话叫做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经常看到一些朋友讨论有没有因果的存在,其实你讨论不讨论,你信或者不信,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由不得你信,也由不得你不信。

任何结果都是共业而生,不是个人能够左右的,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历史的。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因果虽然是注定的,但在普通人眼中却不是当下的。如果任何事情,你做的那一刻,就像碰到热水就立刻能够缩手回来一样。我相信,就不会有恶因恶果了。

普通人只能在看到果的时候,才会想到因甚至还不一定能够想到;而菩萨在看到因的那一刻就已经看到了果。

所以,才会有“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但是即便如此,南墙自有人类以来,就在那里了,还未被撞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