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两天中美两个国家共同的最大的政治新闻。

这个周二,美国政府公布了对华加征301关税4年期复审的结果。

事实上,在公布结果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做了很多铺垫了,无论是耶伦访华,还是布林肯访华,都在反复提中国的过剩产能的问题。

所以不出所料,

美方宣布的结果是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对此我们中方自然是坚决反对并且严正交涉。

这个事在中美双方、乃至国际的主流媒体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我们中国的媒体自然是要批评美国这种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的做法。这是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

美国的媒体呢,自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抹黑中国。把中国强大的产业能力制造业能力,说成是洪水猛兽,说成是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的胁迫。

但事实上真正懂经济的专家对这件事看的还是很清楚的。有不少美国的学者愿意仗义执言。

比如说,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罗奇接受新华社访问时说,

美国政府发起的对华301调查中的相关指控缺乏证据,最新宣布的对华关税政策“几乎不会让美国工人受益”。

美国试图用关税政策遏制中国产业发展是“短视的”,无法实现重振美国产业的长期目标。美国的策略“注定失败”。 还有美国贸易专家科姆就认为美国加征关税举措是一种扭曲市场的行为,没办法帮助本土产业繁荣。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学者们他们对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深表忧虑,而这种忧郁并不是说中美贸易战会打成什么样,对中国有什么的影响,更多的是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最终会伤害美国的消费者。

还有像《日经亚洲》这样的媒体,他们又从另外一个角度报道了中美贸易战意料不到的结果。

近日《日经亚洲》刊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巴西销量暴涨8倍,大众通用的市场占有率惨遭鲸吞》。文章就说,全球化的市场,东边不亮西边亮。以美国来制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但是还有其他的市场。

像2023年,巴西纯电和混电车辆的销售增长了91%,达到了9.4万辆的历史最高水平。如今几大中国产的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在巴西都占据前几名。看今年一季度的进口数据,巴西是中国汽车的第四大进口国,第5名是墨西哥,第1名则是俄罗斯。

也就是说,美国的电动车市场并不是中国的重点目标市场。言下之意就是美国制裁,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

随着中国的反击,美国对中国相关行业加征关税的事儿,中美之间在舆论交锋上应该还会有很多轮回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呢,晓今想做四个方面的评论。

第一,从当前中美双方的舆论战焦点来看,美国依旧主打的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战。

而我们中国呢,其实更多的把焦点放在了美国对中国电动车的限制上。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其实还是不太希望把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扩大化,仍然是就事论事。

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仍然在贸易上面,希望能够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

事实上在去年5月初美国提出,要对特朗普时期对华加征的关税实施进行复审程序的时候。我们一度希望拜登政府能够从大局出发,将不合理的关税进行豁免。

而事实证明,我们还是把他们想的太好了。美国就是要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儿。

第二,这次加征关税关于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打击有限。

很多媒体也都提到了,当前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出口美国市场的非常少。因为动辄就是百分之20多30的关税。已经很大程度上把中国汽车挡在了美国市场之外。

那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征关税,其实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很多中国车企也并不在乎美国这一次对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加征关税。

但是,这项政策对美国本土的汽车品牌,特别是那些美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合资的汽车产品返销到美国市场,会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凯迪拉克,福特、别克等等。

这就迫使这些美国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压缩在中国的投资,甚至从中国撤出。但是失去了中国产业链的支持,一定会对美国品牌的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失去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美国有这么多的经济学家,难道他们不明白,打压中国实际上会对美国自身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吗?他们当然明白。但是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做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儿呢?

我们从美联储最近的一些模棱两可的表态,也能看出端倪来。大家都知道自从美国通胀数据高企之后,美国就一直将政策利率保持在5.25%~5.5%的20年的高位。希望通过高利率将通胀打下来。将近一年要过去了,美国的经济通胀依旧在高位。

今年年初,大家普遍期盼的美联储降息,在今年年内已经越来越不可能了。在降息问题上,美联储官员近期的发言显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不知所措。

最近一次5月10号美联储理事米歇尔·鲍曼就明确说,今年之内美联储不会降息。

可想而知,这对美国市场的打击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时间的高利率对于企业特别是企业创新来说,负面作用太大了。因此很明显的,进入高利率以来,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那为了保护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美国政府就只能采用贸易保护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要采用近乎野蛮的手段来打压制裁其他国家的企业。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不仅是打压中国的企业,还包括其他国家欧洲等等国家的企业,包括美国盟友的企业。你比如说他芯片法案的出台,其实就是在进行贸易保护。

但问题是美国越是这样贸易保护,他的通胀就越打不下来。通胀越打不下来。它的高利率就要持续维持,这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美国是在饮鸩止渴呀。当然他同时也把全球经济也都拖下了水。

第四,虽然美国用对中国产品惩罚性关税的这种措施来打压中国,但从这几年的中美贸易战交锋来看,效果非常有限。

为什么美国要拿电动车说事?是因为电动车它比较容易限制整车,或者说关键零部件,比如说电池等等。

但是对其他制造业,我们中国的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新的玩法或者说新的策略。

比如说我们会把一部分加工程序放到越南东南亚国家。然后再加工组装进入美国,或者说通过墨西哥再进入美国;我们把产业链产品化整为零,将零部件扩散到东南亚,再通过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生产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这样反而将产业链的利润分散到了我们的合作国家,而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由于它工序多了,所以它反而成本要更高,最终伤害的就是美国消费者。

因此美国其实拿我们中国制造业没有太大的办法。他想通过加征关税的方法来打压甚至彻底摧毁中国的制造业,非常难。对此我们还是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