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债券发行正式“开闸”。

日前,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

相继发布公告,宣布分别于5月15日、5月16日起发行

2024年首期TLAC非资本债券

,基本发行规模均为

30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对于提升我国银行国际竞争力、增强金融系统稳定性以及促进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均采用固定利率形式

5月13日,中行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16日至5月20日发行2024年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基本发行规模为

300亿元

此前,工行已打响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第一枪”。5月11日,工行发布公告称,自5月15日起,发行2024年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基本发行规模为

300亿元

,发行期限为5月15日至5月17日。

利率方面,根据上述公告,工行、中行发行的首期TLAC非资本债券均采用

固定利率

形式。

最终票面利率

将通过簿记建档、集中配售方式确定。票面利率一经确定,在债券存续期内固定不变。

此外,上述两行发行的TLAC非资本债券均包含

两个品种

。其中,品种一为

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在第3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品种二为

6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

两家大行对上述两品种债券基本发行规模均为

200亿元、100亿元

助力提升国内银行业资本充足率

所谓

TLAC非资本债券

,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

2015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正式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条款》,要求确保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处置中具备充足的损失吸收和资本重组能力。2021年,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对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TLAC监管要求,

构建了全面的TLAC监管框架

今年年初,中行、工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披露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额度分别为1500亿元、600亿元、500亿元、1300亿元、500亿元,

总规模合计不超过4400亿元

“TLAC非资本债券的实施可能

对国内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产生积极影响

。这是因为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要求银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损失吸收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可能会

促使银行采取更严格的资本管理策略

,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产组合,从而降低风险暴露。此外,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也会对银行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推动银行优化其资本结构

,提高长期资本来源的比例。”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习记者 英草卓玛

编辑 韩业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