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从2021年的开局、2022年的攻坚到2023年的突破,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顺利推进实施三年来,全国税务系统先后出台220多项创新举措,全面提升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和精诚共治效能。

三年来,税务系统不断完善科学有力的推进机制,积极推动改革任务落地。2024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的提升之年。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系统将深入实施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升行动,集成发挥技术、业务、组织“三大变革”效应,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税费服务精细化

2021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税收征管改革发展明确了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

长期以来,税务部门服务着几千万企业纳税人、数亿自然人纳税人和13亿多缴费人,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联系最紧密的公共服务窗口单位之一。

在这样的基础上,让纳税人、缴费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税收征管改革红利,也成为税务部门努力追寻的目标。

对于税务部门的服务,宁波市北仑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程表示,近年来,税务部门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并推出一系列服务创新举措,这为提升区域营商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宁波市北仑区是宁波市制造业和开放型经济大区。2023年北仑区GDP达到了272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税务部门提供的精细化税务服务也让区域内的企业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围绕税费服务精细化管理,税务系统聚焦“大力推行优质高效智能税费服务”,持续创新惠企利民服务措施,推动税费服务实现从无差别服务到精细化、智能化、场景化服务的突破。

在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方面,日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在税收方面明确要求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的措施。

4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具体操作办法,确保“反向开票”措施顺利落地,为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全产业链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认为,在资源回收行业内推行“反向开票”,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税负,而且可以降低企业因未取得税前扣除凭证而违规扣除的税务风险。“该政策的出台,也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有助于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可再生资源行业。”樊勇说。

随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带来越来越精细的税费服务,越来越多的纳税人、缴费人也感知到政策精简的便利。统计显示,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纳税人自行申报享受优惠政策占比达95.7%。

监管更加精准高效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三年来,税务系统也交出了一份中期成绩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组织开展的落实《意见》中期评估情况,智慧税务和“四精”建设均取得明显进展。从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结果看,综合得分由2020年的86.1分提升至2023年的89.24分,这反映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意见》提出要精准实施税务监管,三年来,税务系统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持续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厚植土壤。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司局人员介绍,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税务监管方式,税务部门既以最严格的标准防范逃避税,又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推动税收监管实现从“以票管税”到“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的突破。

以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涉税违法风险为例,税务系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偷逃税大案要案,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同时,联合市场监管总局推动落实落细自然人股权变更登记完税凭证查验制度。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税务部门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肃查处涉税违法行为,这不仅是对违法者的一种警示,也是为守法者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秩序,有利于推动相关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常委、民革福建省委会主委夏先鹏认为,税收法治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税务部门在推动税收立法、执法、普法、守法等层面深耕细作,这为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执法理念的转变,税务执法也实现从经验式执法向科学精确执法的突破。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加强税收法治建设,税务部门积极破除区域税收政策差异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藩篱’,推动了京津冀、长三角、东北、西南、中南、西北等区域税务机关合作,并联合推出区域内统一适用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有效促进了执法信息的互通和执法结果的互认,这极大地提高了纳税人、缴费人涉税业务办理的便利性。

(编辑:孟庆伟 审核:郝成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