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正在加速回升,已逼近24万亿元。

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环比增长5.65%,同比增长13.17%。

与此同时,信托资金投向结构持续优化,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快速增长,标准化投资能力持续提升,资本实力不断夯实,经营业绩整体企稳。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行业调整的压力,信托业积极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任务,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业务创新,实现了行业的健康稳定增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连续7个季度同比增长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较9月末增加1.28万亿元,环比增幅为5.65%,较上年同期增加2.79万亿元,同比增幅为13.17%,较三季度末大幅增长5.7个百分点。

对此,曾刚表示:“2022年二季度以来,信托资产规模开始企稳回升,同比增速逆转为正,到2023年年末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且增速有逐步加快的趋势,反映了信托业在资管新规以来的转型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从资金来源看,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3.52万亿元,占比达到56.5%;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占比为16.12%;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6.55万亿元,占比为27.37%。

从信托功能角度看,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投资类信托规模为11.57万亿元,占比为48.34%;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48万亿元,占比为14.5%;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88万亿元,占比为37.12%。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融资类信托规模在2023年四季度也出现了翘尾行情,环比增加2291亿元,增速7.06%。

对此,信托行业某资深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融资类信托业务额度总量还是被控制的,但总体上年底业务需求较大,信托公司会赶在年底前把没用完的融资类额度集中释放了。”

整体经营业绩逐步企稳

经营业绩方面,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业经营收入为86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82亿元,同比增速为2.96%;净利润为423.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3亿元,剔除特殊情况(如因信托公司股权转让产生的一次性收入和利润等)后,2023年信托公司整体利润较上年小幅增长约2.29%。

总体上看,在2023年,信托业经营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了止跌回升,整体经营业绩逐步企稳。

与此同时,信托公司资本实力也在持续增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达到7485.15亿元,同比增加306.49亿元,增速4.27%。

这主要得益于2023年信托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本补充。

据记者了解,为应对市场竞争、增强资本实力、满足监管要求,2023年信托行业迎来一波增资潮。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少有中原信托、云南信托、粤财信托、西部信托等10家信托公司合计增资规模超过200亿元。

中诚信托近日发布的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58家发布了2023年年报的信托公司平均注册资本、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到51.15亿元、135.86亿元、117.81亿元,较2022年年末分别增加2.95亿元、3.41亿元、6.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6.11%、2.57%、5.96%。

6.6万亿元投向证券市场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信托公司根据“业务三分类”的通知要求,大力发展标品信托,培育金融市场投资能力,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

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资金信托总规模达到17.38万亿元,环比增长5.66%,同比增长15.59%。其中,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规模合计为6.6万亿元,占比38%,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则高达51.52%。

曾刚认为,从证券投资信托的合作方式来看,私募基金(特别是私募债券基金)和银信合作是信托公司开展外部合作最重要的两类渠道,信托公司服务和融入大资管的合作生态获得进一步培育。

而投向基础产业、工商企业及房地产等传统领域的资金规模,则同比均出现下滑。

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规模为1.52万亿元,同比减少763亿元,降幅为4.79%;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规模为3.89万亿元,同比减少1199亿元,降幅为3.01%;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规模为9738.61亿元,同比减少2500亿元,降幅达20.43%。

“从未来看,信托业需要围绕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强化对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支持,在有效盘活存量和稳健促进增量的平衡中加大服务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模式创新。”曾刚表示。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