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战:美国卡脖子战略与中国自主可控之路

一、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升级之路

2019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和产品。这标志着中美芯片战的拉开序幕。此后几年,美国不断升级对华为及中国芯片企业的出口管制措施。

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授权财政部长禁止或限制美国在半导体、微电子、量子信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对中国实体的投资。10月,美国商务部发布一系列禁令,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被视为中美芯片战的"新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美国再次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将限制范围扩大到包含人工智能芯片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

。4月4日,这一新规正式生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直言,她告诉半导体企业"不能把芯片卖给中国"。

5月,美国撤销了英特尔高通等企业向华为出口芯片的许可证,进一步升级对华为的制裁。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称美方违背承诺、滥用出口管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美国限制中国获取芯片技术的理由及影响

美国政府一再强调,中国获取先进芯片技术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方担心这些技术被用于军事用途,或被中国利用发展人工智能等领域对美构成挑战。

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确实对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华为手机业务受创,中国企业难以获取先进芯片和制造设备。但也有观点认为,美国的做法违背世贸规则、损害美企利益,且难以完全阻止中国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企业正通过多种途径应对美国限制

华为通过中芯国际等获取国产芯片,并加大自主研发;中国半导体设计公司也开始在马来西亚等地封装高端芯片,规避美国管制

三、中国芯片产业的现状、挑战及自主可控之路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中国芯片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核心技术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短缺等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美国限制,中国加快了芯片产业自主可控的步伐。一方面,政府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加快国产替代进程,努力实现供应链安全。

中国还在推动芯片产业集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核壳型"产业生态。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扩大高素质人才队伍。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促进出口管制国际协调。

四、中美芯片战的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士认为,中美芯片战将是一场持久战。美国的限制难以完全阻碍中国发展,但确实会加大中国自主创新的压力。

美国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对华限制范围,将目标对准成熟芯片产业;而中国则需要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持发力,加快实现自主可控。

芯片已成为新时代大国较量的关键领域。中美两国在这场战略角力中暂时难分伯仲,但其影响将远远超出芯片本身,对全球科技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