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互联网企业中,“跨界”放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无论是社交平台、电商平台还是直播平台,都纷纷涉足放贷领域,而且往往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似乎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好像不放贷的企业就难以生存下去。各大企业纷纷将放贷作为新的增长点,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寻求突破。

然而,当这一趋势蔓延到看似与金融毫不相关的同城货运领域时,我们不禁要问:互联网的尽头,真的只剩下放贷这一条路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同城货运行业的领头羊“货拉拉”宣布上线借贷业务。在“货拉拉”App 内,名为“圆易借”的借贷产品已经悄然上线,最高额度可达 20 万元,年化利率从 10.8%起。目前,该产品已与马上消费金融等头部持牌机构合作。

货拉拉的金融试水:是创新还是无奈之举?

货拉拉成立于 2013 年,凭借其便捷灵活的货运服务,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同城货运行业的佼佼者。然而,这家以搬家、货运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却出人意料地推出了借贷产品。这一举措不仅让外界感到困惑,也引发了人们对互联网企业发展模式的深刻思考。

从表面上看,货拉拉涉足金融借贷领域,似乎是其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通过提供金融服务,货拉拉旨在构建更加全面的服务生态,增强用户粘性,同时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在当前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主营业务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样的尝试似乎是合理的。毕竟,金融业务,尤其是消费信贷,以其高利润率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

背后的盈利压力

然而,深入分析货拉拉此举的动机,不难发现其背后的盈利压力。根据货拉拉更新的招股书,尽管公司在 2023 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但此前两年的巨额亏损无疑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2024 年 4 月 2 日,“货拉拉”更新招股书,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前,“货拉拉”曾于 2023 年 3 月 29 日、9 月 28 日两次申请上市,但均以失败告终。招股书显示,“货拉拉”上市主体名称为“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其收入从 2021 年的 8.45 亿美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13.34 亿美元;2021 年和 2022 年,货拉拉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亏损 6.51 亿美元和 1210 万美元,2023 年实现扭亏为盈,录得经调整利润 3.91 亿美元。

面对持续的烧钱竞争环境和资本市场的高期望,货拉拉需要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来支撑其估值和未来的上市计划。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业务似乎成为了快速增加收入的“特效药”。

风险与挑战并存

尽管金融业务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其中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对于货拉拉来说,跨界进入金融领域首先要面对的是监管合规问题。金融行业受到严格监管,需要具备相应的牌照和风险控制能力。此外,如何平衡主业与副业,避免因过度分散精力而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也是货拉拉必须面对的挑战。

用户体验的潜在损害

更重要的是,货拉拉的用户群体主要是有物流需求的个人和企业,与金融借贷的目标客户存在一定的错位。强行将借贷服务嵌入货运平台,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引发用户的反感。毕竟,用户选择货拉拉是因为其高效、专业的物流服务,而不是为了获取贷款。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金融借贷,也可能加剧社会整体的信用风险。一方面,大量非专业金融机构的涌入,可能导致借贷门槛降低,信用评估不够严谨,从而增加坏账率;另一方面,过度借贷现象可能进一步推高居民杠杆率,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互联网的尽头,不应只有放贷

货拉拉涉足借贷业务,是当前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环境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这一行为也提醒我们,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短期的利润追求,更应关注长远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应该聚焦于如何利用技术优化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盲目跨界,追逐短期利益。互联网的尽头,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积极的力量,而不仅仅是金融放贷。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保持初心,坚守核心价值,或许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