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玉平教授讲解板式

曲牌体与板腔体

中国戏曲音乐就声腔结构来看大致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大类。

源于昆山腔、戈阳腔的剧种即为曲牌体,来自梆子、皮黄腔的剧种均采用板腔体。这两种声腔结构完全是因剧种的历史不同而设置。此外,还有“综合体”,即兼用这两种唱腔来组织唱腔曲体。

曲牌体

亦称曲牌联套体,联曲体,是由多支曲牌按一定的关系联缀组合成套的唱腔结构。词格是从宋词沿袭下来的长短句,句式是偶数或单句。它运用集曲、犯调和合唱等手法,选用不同感情色彩的宫调套曲配合相应的词韵。

每支曲牌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如“点将唇、新水令、醉花荫”等等。《清·九宫大成南北宫谱》 就收集了南曲1513首,北曲581首。

板腔体

又称板式变化体。它是梆子、皮黄等剧种唱腔的曲体结构。唱词以七言、十言诗的格律为基本形式,句式是偶数句。唱腔以种子音腔上下句为基本单位,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

节奏、节拍、节奏型

节奏,是音乐运动中音符与休止符在时值上,有组织的序列称为节奏。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弱拍。

节奏型,在整个乐曲或乐曲的局部中,具有曲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它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板眼

“板”通常是指节拍、节奏、速度,即节奏特征。强拍称为“板”,弱拍称为“眼”,一小节即为一板。常用的节拍有:1/4拍、2/4拍、4/4拍、散节拍。戏曲称谓4/4拍:板、头眼、中眼、未眼。

1、无眼板类

无眼板 这种板类句式结构短小精练,腔调起伏虽大,但字密腔简,节奏紧凑。常用以叙事,并表现紧迫的戏剧情绪。无眼板包括:流水、快板、垛板、以及快二六。

传统戏中,流水、快板只用于西皮;新创剧目拓宽了上述板式的使用范围,其他声腔也创立了相关板式,如二黄流水等板腔。

流水、垛板、快板

它们是同属于1/4节拍的板式,又称快板类。其外部结构具有同一性,但内部结构又明显地有着各自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同一性是有板无眼的1/4节拍,字紧腔密的摆字结构。差异性是【流水】节奏较为舒缓,一字一音与一字双音的字腔结合交织并行;【垛板】词格多用排比句,节奏顿挫分明,字腔规整划一,方整紧凑,唱句一气呵成;【快板】节奏速度极快,字腔结合几乎是一字一音的干板夺字,以及八分音符的过门补垫。

2、一眼板类

一眼板,又称原板类。“一眼板”相当于二拍子,其板位在第一拍,眼位在第二拍。这种板类通常为中庸速度,腔调繁简适宜,不似慢板之迂回曲折。其功能为抒情与叙事两者兼备。包括:原板、二六。

原板

【原板】一板一眼,中等速度,2/4 记谱,旦腔则有4/4和2/4两种节拍的记谱形式,既可叙事又可抒情。用于叙事的唱腔侧重于朗诵性,用于抒情的唱腔加强旋律性。

原板是京剧唱腔中最基本的板式,各种腔系均使用这种板式。西皮原板的主要特征是:眼起板落的摆字基本规律,上下句间的腔格相同,不同主要体现在上下句各自第三分句的不同旋律走向。二黄原板的主要特征是:板起板落的摆字基本规律,以及“对比式”(长上句、短下句)和“平行式”(紧缩句)两种腔格。

二六

【二六】一眼板类,速度比原板稍快。其句式结构比原板短小,腔幅亦较为简洁,字多腔少,朗诵性强,在节奏上显得比原板紧凑。它的功能偏重于叙事,因而虽同为一眼板,却与原板有不同的特性与作用。

快二六是二六板的减缩,包括1/4、2/4两种记谱形式,因此它既可纳入一眼板类又可归入无眼板类。特点是:过板开唱、切分节奏和过门短句的刻意使用。

3、三眼板类

三眼板,是将原板的腔调、过门句幅拉宽或紧缩,一板一眼变为一板三眼,4/4节拍的记谱形式。包括:慢三眼和快三眼两种腔格。

慢三眼(慢板

【慢三眼】(慢板)又称慢板类。慢三眼的曲调速度缓慢,旋律由简变繁。一般句子的幅度延伸越长,速度减慢越多,旋律加花(即装饰)就越多,行腔越委婉细腻,离语言的自然形态也越远,其抒情功能随之增强。慢三眼的音值特点是每两小节为一个小腔段,即两小节正好为一个全音符的时值演唱一个小腔段。

中三眼(中板)

【中三眼】又称中板,4/4节拍的记谱形式。它是介于慢板和快三眼之间的腔体结构,

可以理解成是加快速度的三眼板。它的主要特点是把慢板腔体进行删减处理,紧凑连贯的句法布局,介于慢板和快三眼之间的特性过门间奏和富于歌唱性的慢板变体语言。中三眼腔体在二黄和反二黄唱腔中被多处使用。

快三眼

【快三眼】长于叙事,4/4节拍的记谱形式,它是介于慢板与原板之间的一种腔体构,它既可独立组成唱段,又可与其他板式连接使用。在二黄成套唱腔中,它往往穿插在慢板与原板之间,成为唱腔从繁至简、由慢渐快的中介腔体。它的特点是吸收了二黄慢板的增值扩拍技巧,并以四分、八分音值组成腔汇音群,加之密集跳跃的过门间奏,从而形成了富于弹性的节奏。

4、散板类

散板类 这种板类的特点是节拍自由。它是将原板腔体的节奏打散,衍变出散板类各种板式。包括:散板、摇板。除了以上主体板式,还有导板、滚板、吟板、清板、哭头等各种散板类特殊板腔。

◆散板

【散板】散节拍记谱,又称散拉慢唱,它长于表现激动的戏剧情绪。它的节拍虽是无板无眼,但唱腔句逗仍须分明,而且唱句之间必须要保持着一定的长短比例关系。

散板腔体分为“宽句体”和“紧句体”两种。前者的基本形态是分句中加用间奏,后者的基本形态是句式紧凑、无间奏相隔,唱腔几乎是一字一音。

◆摇板

【摇板】又称紧拉慢唱,是散板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唱腔为自由的散板,伴奏则是相对固定的摇动式音型进行,形成了“整与散”、“松与紧”唱伴关系的交错节奏。这种紧拉慢唱的节奏特点,使它既能表现悠闲自在的松弛情绪,也可表现紧张激动的强烈情绪。

摇板也有“宽句体”和“紧句体”两种。它的特点不仅与散板的同类腔体用法相同,而且在现代戏的唱腔中还衍变出上板式的宽摇板腔格。

特殊板腔

1、板类

导板

【导板】是一种引子性质的单乐句腔体结构,它置于唱段的首句,导板名为一种板式,实际上只有一个作为引导句式使用的上句腔,因此必须与其他板式相结合才能使用。它是无板无眼的散节拍腔体,节奏相对自由。

回龙

【回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单乐句腔体,用于导板唱腔之后,它的主要特点是垛字句加拖腔,包括1/4、2/4、4/4节拍的三种样式。在传统戏中,西皮和二黄的回龙具有各自的特点。西皮回龙,不是一个完整的唱句,只是一个特型腔;二黄回龙,是一个单独的下句。在新创剧目中,各腔系都创造了单独下句结构的回龙。

碰板

【碰板】是指一种节奏紧凑的开唱形式,而不是一种新的板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在开唱前不用长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的起奏,表达激昂、兴奋的感情。由于其唱腔的第一个字与“板”紧凑着碰合同时出声而得名。它可以用于原板,称为“碰板原板”;用于三眼,称为“碰板三眼”;用于流水,称为“碰板流水”等。甚至起唱时连一拍的“小垫头”过门都不要,如《追韩信》中的“三生有幸”,又被称为“顶板”。

滚板

【滚板】又称“哭板”,是由垛句腔型和自由散唱两部分构成。虽为散板形式,但内部字数密集,似成堆集。它是在散板中夹用“字字紧叠”的垛句腔,而且更加发展了散板不受时间限制的自由抒情特点。它常与“哭头”连用或将“哭头”化为哭腔融入旋律之中。

它的特点还包括调动板鼓“双楗滚奏”的特殊技巧,来强化浓烈的悲情色彩。总之它是一种急于表达人物悲情,似说似唱的特殊唱腔曲体。它多用于悲剧性的陈述、哭诉等场合。皮黄腔系都可以运用。

吟板

【吟板】亦称“吟唱”。是指节拍自由,没有伴奏,近似诗歌吟诵的结构。它不是一种构成上下句结构,并能独立成段的腔体,而是穿插于其他板式进行中的一个“插部”片段。它可以建立在唱段的“首、中、尾”各部,规模长短不等,多为一句体。

它的演唱音域极为宽广,可以横跨用至两个八度。一般音乐的高潮部分通常建立在高音区,而吟板最具感染力的旋律往往是建立在低音区。那种如歌似说的旋律,跌宕起伏的腔法走势,对于揭示人物心灵的深度,具有独到的艺术表现力。

它常与摇板、滚板、垛板等结构连用,从而造成唱腔的强烈对比。吟板同样适用于不同的腔系,尤其是以反二黄腔系运用得最为出色。

清板

【清板】可在上板类的不同节拍中展开,以2/4 、4/4节拍最有效果。旋律以清晰、吟诵、音区跨越不大为特点;伴奏以一两件独奏乐器跟腔、乐队穿插予以支持,并配以鼓板轻击,形成了唱与伴的双线型交织关系。它不以旋律的繁腔杂调为趋,而以释放刻骨铭心的深婉之情为上,常用来抒发那种依恋难舍、万般感激和绵绵不绝的人物情感。可用于不同腔系。

一板二眼

一板二眼,3/4节拍,属于单拍子范畴。它是以三眼板唱腔为基础,运用三拍子强弱交替的不均衡动感,给人一种动荡、摇摆的感觉。这种板式比慢三眼更富于流动感,适宜表现抒情、活泼的情绪。

它曾在现代戏《奇袭白虎团》崔大娘唱腔:“安平山上彩虹现”和《红云岗》英嫂唱腔:“为亲人细熬鸡汤”中成功运用。

宽板

【宽板】是现代戏的创新板式。它既吸收了摇板节奏紧拉慢唱的特点,又在一板一眼的节拍基础上,赋予了宽广舒展、十分优美而又刚柔相济的唱腔旋律。

它最先在现代戏《海港》方海珍唱腔:“细读了全会的公报”中运用。唱段前四句,在宽广抒情的西皮宽板腔体展开;后两句,以刚健有力的西皮二六腔给以对比呼应。前腔段宽板既吸收了摇板节奏紧拉慢唱的特点,又在2/4节拍基础上赋予唱腔宽广舒展的律动,使新颖独特的新腔仅仅把握京剧风格;后腔段二六糅合了短促紧凑的垛板腔,经过不断的步步紧趋最后嘎然而止。整段唱腔的“景”与“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音乐形象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宽摇板

【宽摇板】它的特点是节奏比传统摇板放慢一倍,过门仍保留传统摇板过门的某些特征。它既呈现了摇板的滚动走势,又以持续长音在1/4或2/4节拍的相对规范句型中展开乐思。这种上板类的摇板,是现代戏的创新板式。

阔板

【阔板】是创新板式。它与宽板、宽摇板等有许多共同之处。它的特点是常在2/4节拍的唱腔后转入4/4节拍,以更加宽广的腔格律动展开旋律。这个板式,用于关雅浓作曲的:“蝶恋花”主题歌。

行板

【行板】是创新板式。它原本是音乐速度术语,出自意大利语,原意为“行路”,被译为“行板”。它的意思是指“徐步而行”的速度。这个板式,是以流水板、二六板、中板的某些关系为基础,更具有行进中的明快、抒情特点。这个板式,用于费玉平作曲的:毛泽东诗词“北国风光”反二黄唱腔。

排板

【排板】是创新板式。它的特点是腔格大抵相等、具有排比的意味,它是借用垛板的因素构成的。如现代戏《海港》马洪亮唱腔“大跃进把码头的面貌改”运用了这种板式。

紧板

【紧板】是创新板式。它的特点是腔格紧凑,更趋于口语化。这个板式,是以流水板、二六板的某些关系为基础构成的。京剧《卖水》梅英唱腔运用了紧板。

中八板

【中八板】是创新板式。中八板,与昆曲的赠板相类似。赠板,在昆曲中被使用。即常在两板之间增加一板,所增加的板就叫“赠板”或“加赠板”。

实际上就是把一板三眼的中眼改成板;把头眼、中眼均改成中眼;再把这两个新的中眼前后分别增加头眼和末眼。于是4/4 拍的一板三眼,就增加了一倍变为8/8拍的中八板。京剧《契丹英后》萧太后唱腔“木叶山”首次运用了反西皮高拨子中八板。

西皮评弹中板

【西皮评弹中板】这种用法是把评弹与西皮中板糅合而成。创腔时,通过它们的诸要素进行再创作。由于评弹抑扬顿挫,轻清柔缓,所以使西皮腔更加悦耳动听。这种创腔手段,首用于关雅浓创作的《杜十娘》旦角唱腔。

弹词阔板

【弹词阔板】这种用法是把扬州清音、弹词与阔板糅合而成。创腔时,通过它们的诸要素进行再创作。扬州清音与反二黄腔进行了交织处理,颇有江南的典雅风韵。这种创腔手段,首用于北京京剧院费玉平创作的《李亚仙》旦角唱腔。

小调原板

【小调原板】是借用小调的曲体与京剧腔构成的。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小曲。它的曲调,流畅、婉柔、细腻,常采用多段词的反复来叙事。这种创腔手段,曾用于朱绍玉作曲的京剧《宰相刘罗锅》一本、老生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