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左翼历史作家半藤一利写过一本书,书名叫《日本最漫长的一天》。作者认为:日本挨两颗原子弹就是纯粹是自找的。那是二战末期那个病入膏肓、已经陷入疯狂与瘫痪的社会体系的最后一次病情发作。

意思就是说:挨原子弹,是日本军国主义自己“作死”的结果。

那广岛、长崎数十万冤魂?该找谁算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7月26日晚,美英中三国联合发布了《波茨坦公告》,明确声明:“日本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若非如此,日本将迎来迅速而完全的毁灭。”

令人意外的是,当时的日本内阁政府完全“无视”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和9日,广岛和长崎分别升起了蘑菇云,数十万日本人为军国主义陪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执行广岛轰炸任务的飞行员西奥多·范科克说:“我们投下的那颗原子弹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且这其中的大多数,是日本人的生命。”

因为当时的日本内阁有“一亿玉碎”的末日计划。

一亿日本人玉碎,那东南亚就会有数亿冤魂。

“原子弹下无冤魂”的说法,来自于查尔斯·斯韦尼的著名演讲——《原子弹下无冤魂》。

1995年时,美国空军少将查尔斯在二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登台进行演讲:

“日本屠杀无辜的男女和孩子,未有丝毫怜悯和犹豫……整整几代日本人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干了些什么……与德国认罪的姿态不同,日本坚持认为它没干任何错事……这种态度粉碎了任何真正弥合创伤的希望……”

作为当年唯一一位参加了两次对日投放原子弹的飞行员,查尔斯的演讲让无数人拍手叫好。

也是在查尔斯演讲结束后,“原子弹下无冤魂”的说法流行起来。

日本作为三大轴心国之一,其在二战中的表现疯狂而残暴,这种特性不仅体现在日军身上。

资料显示,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民众的狂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推波助澜作用。

上世纪30年代,几乎全部的日本民众深受法西斯“爱国”主义影响,全员被洗脑,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老人、小孩,所有人都为战争而癫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粹驱动下的“万众一心”,日本全体变成了疯狂的杀人机器,走上狂热的战争不归路。

所以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战后,在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的强力改造下,日本浴火重生,人民过上了和平、富足、文明的现代化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后的日本,焕然一新。

现在的日本,往事不堪回首,痛定思痛,首先拔除了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的土壤。坚定防范以“爱国”面目出现的极端排外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极端右翼分子。

日本法律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向18岁以下的青少年灌输类似“爱国”这样的意识形态。

整个日本从幼儿园到大学,没有爱国主义教育

也就是说,哪个中小学教师敢在课堂上宣传爱国,哪个大学教授敢在讲坛上大谈爱国主义,那他的饭碗就丢了,还有可能去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