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拜头在个人媒体上宣布了对中国特殊商品额外增加关税的计划。其中半导体、锂电池和电动汽车成了主要对象,电动汽车更是直接加到了100%。

对于老美这次的关税政策,国内媒体一直在试图弱化加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一种自欺欺人的意味。

美国即将进入大选,在这个时候发布关税政策,一方面是配合美国铁锈地带的预期,争取选票。另一方面就是基于双方在国际事务上的分歧,以此表达美国的立场。

因此本次的关税事件,其影响不在于贸易层面,更多的是在政治层面。

拜登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烈地表示:如果(中国的电动汽车)从墨西哥进入美国,那么就把墨西哥的关税也加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在2021年叠加多重不利因素的背景下,依然实现了7556亿美元的货贸峰值,并且实现了3965亿美元的顺差。

在疫情影响淡化,全球经济回暖的2023年,中美双边贸易却急转直下,顺差降低至了3361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大顺差来源地区,中国欧与盟贸易数据,23年双边贸易总额下降了7%,贸易顺差下降至2194亿美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大顺差来源地区,中国与东盟贸易数据,2023年进出口总额下降4.9%至9117亿美元,贸易顺差1356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大顺差来源地区,中国与印度贸易数据,23年中印贸易总额1362亿美元,顺差保持稳定,991亿美金。

综合来看,中国2023年货贸顺差

6080亿美元,服贸逆差2294亿美金,净顺差3786亿美金

对比22年的数据,货贸顺差6856亿美金,服贸逆差943亿美金,净顺差5913亿美金,环比分别变化-11%,+143%,-36%

从23年数据来看,欧美整体风向是立场代替理性,逐步降低对华商品依赖。

反倒是东盟和印度,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保持稳定。

现在三驾马车里,社融降到了历史地位,国内消费增长乏力,因此出口端担负了更重的宏观作用,真的不能再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