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陕北的历史地位,毛主席曾这样高度评价过:“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陕北是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胜利的转折点。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此后,陕北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从陕北走出来一批党的好干部,他们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党的壮大,头顶着白色恐怖忘我工作。在建国后,他们依然忧国忧民,不敢懈怠。马文瑞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他16岁参加革命,毛主席曾亲笔为他题词,建国后任陕西省委书记,一生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马文瑞

1912年11月4日,马文瑞出生在陕西省子洲县周家硷镇的马家阳湾村子,他还有两个哥哥马文彩和马文彬。祖父叫马沼兰,在当地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凭着自己的勤奋,年轻时挣下了一份好家业,不仅有很多地,而且还开商店、养牛羊,日子过得非常殷实。

但是父亲马彦举非常不争气,不务正业,性格非常怪癖,而且烟瘾很大。母亲则不幸感染了肺痨,在马文瑞3岁时病逝。此后,马文瑞的家业开始逐渐败落。先是家里养羊的窑洞倒塌,羊全部被压死,牛和驴接连病死,一场洪水把家里的商店也冲没了,货物全被冲走。天灾人祸让马文瑞的生活从天上掉到了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马文瑞(左一)

尽管家境非常贫穷,但是祖父依然砸锅卖铁让他上学,因为祖父坚信,只要书读得好,家庭早晚会东山再起。马文瑞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初小上完后,1925年春,不满13岁的他考入周家硷镇高等小学,所有考试课目成绩都是班里第一。

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如火如荼,国民革命军也开始了推翻北洋军阀的斗争。正在上高小的马文瑞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当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叛变革命,很多共产党员被杀害,意志薄弱的都叛变革命,但真正的革命者是不会害怕的。1928年,正在米脂三民二中上学的马文瑞毅然加入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文瑞先后任共青团绥德县委书记、中共安定县北区区委书记、县委书记、陕北特委书记、陕北省委秘书长等职。在此期间,马文瑞和刘志丹、谢子长等人一起,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马文瑞(中)

此时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面积有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90多万,20多个县的苏维埃政权,陕北红军5000多人,游击队4000多人,确保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带领的中央红军在陕北有了落脚点。1934年,马文瑞曾经奉命到三边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开展兵运工作,成功将敌人一个骑兵排转化为我军的队伍,有力壮大了革命队伍。

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文瑞先后担任陕甘宁分区党委书记、陇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晋绥联防军385旅政委等职务。在他的推动下,率先在陇东地区各级政府实行“三三制”民主选举,在庆阳县创建陇东中学并亲自担任校长,为党培养了近千名优秀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延安时期的马文瑞

1942年,蒋介石加紧对革命根据地封锁,根据地到了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马文瑞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在陇东地区带领各级领导干部开荒种地大生产,组织群众种菜、养猪、纺线、织布、修路运盐,而且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大竞赛。

在1942年之后的三年间,陇东分区地方财政实现全部自给,保障了军民生活所需。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奖励了大生产运动的22位突出干部,其中就有马文瑞。毛主席亲自为获奖者题词,给马文瑞的题词是“密切联系群众”并予以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题词

解放战争时期,马文瑞先后任西北局常委、组织部长兼任西北局党校校长、西北局纪委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犯延安,马文瑞跟随彭老总的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负责支援部队的后勤工作。作战中,他不怕牺牲,总是身先士卒。可以说,西北野战军的胜利,也有他的一份重要功劳。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西北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为解放区,需要大批干部去帮助工作。马文瑞作为西北局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在短短数月之内,分期分批培训了两万多名干部去工作,为解放区的稳定和建立政权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马文瑞(左一)

1949年5月,马文瑞跟随西北局进驻西安,接管了城市工作。建国后初期,他一直在陕西工作,为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做了大量工作。1954年12月,马文瑞上调中央担任了十多年的劳动部部长。随后,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马文瑞被打倒,调离了工作岗位,直到1977年才复出工作。

1978年12月,66岁的马文瑞回到陕西担任第一省委书记。在主政陕西的6年时间里,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狠抓陕西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稳定的综合整治,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陕西人民非常尊敬和爱戴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马文瑞和夫人

除此之外,他还新建了一大批至今很有影响力的工程,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火车站、咸阳机场、省体育馆等。对于陕西文物的保护他高度重视,实施西安古城墙保护修复工程,保护秦始皇兵马俑、法门寺,为日后的陕西旅游事业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1984年5月,马文瑞卸任陕西省委书记,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1990年5月,在他和老领导倡议下,成立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并担任了13年的会长。2004年1月3日,马文瑞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马文瑞塑像

回顾马文瑞的一生,他胸怀坦荡、一生为民,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向马老致敬!